行走派队130穿越
这次的主题是十三陵和穿越,作为行走派队的首发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徒步拉练的穿越,更是一次对明朝历史的回顾和穿越。
十三陵(Ming tombs)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位于昌平区一个小盆地内,属于太行山脉余脉。周围有群山,中间为平原,按照风水学,这里属于风水宝地。这里总共营建了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依次是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所以称130,现在仅长陵、定陵和昭陵对外开放。
我们从小宫门开始,先是思陵,就是吊死在煤山上的崇祯帝的陵墓,这里有唯一一座刻有文字的墓碑。正史记载是他被发现吊死在一棵树上,野史关于他的死法有另一种版本,历史正是如此:正史和野史的争议无处不在,是是非非有谁分得清呢?
除除了男猪脚,我们还参观了女猪脚们的陵墓—郑贵妃墓、万娘坟
万娘坟葬的是一位叫做万贞儿的贵妃,比皇帝大18岁,深得皇帝宠幸,从遗迹看来,这位贵妃被厚葬的规格比皇帝还要高。这位贵妃在宫中跋扈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皇子的官方出生记录。皇帝从小被这位贵妃照顾,两人相知相爱了一生,直到皇帝40岁那年去世,才给两人的爱情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姐弟恋?浪漫一生的爱情?who knows。。。
昭陵—一位不爱过问政务、年号隆庆的穆宗皇帝和三位皇后(!)的合葬地,游客们现在看到的是经过复原和修建的陵园。
定陵—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就是这里有一座硕大的地宫,对游人开放,是唯一一座被发掘的陵墓。
这时已经是正午,距离康陵还有两公里的路程。烈日当头啊,神马在前方
路两侧鲜有树荫,若不是有先生提前安排好了¥35/位的春饼宴,估计大家早没体力走到康陵了。远远地能看到下午即将走过的泰陵和茂陵
正德春饼宴,村子里各家农家院均有,十几二十种凉菜炒菜不限量,随便吃,每桌送一条侉炖鱼。经过一上午的跋涉,又累又热又饿又渴,吹着空调,喝杯冰镇啤酒,真的是炎炎夏日最大的享受了!我的至爱是最后一道炸老倭瓜花,其实就是天妇罗吧?只来得及在开动前草草拍了几张
然后个个都甩开了腮帮子大吃大喝,哪里还会有心思拍照,所以照片到此为止,嘻嘻。某人今天酒性大发,特此记录一下。
午餐后大家在村头的古树下合影留念,少数人返回城里,大部队从32人减少到二十几人。
酒足饭饱,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可惜没能听从先生的建议,吃得有点儿过饱,以至于有点儿大脑供血不足,下午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的半睡眠状态,在献陵听先生讲历史时险些入睡还被偷拍了。
裕陵—吃猪最欣赏的一个,今年9月3号即将动工重建,赶紧留念
走
永陵,这个最扯。先生惊喜地告诉我们居然开着门的,结果还没等我们大部队走过去,里面的人居然赶紧把门紧闭了!
到长陵已经快17点了,旅游中心已经关门了,于是没能拿到旅游资料,在这里又有几名队友踏上返程。
长陵是朱棣的陵墓,是墓群里规模最大、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是十三陵里的主要景点。
为了赶回城的末班车,节省时间,我们没从果园里穿过,远远地路过了景陵(年号宣德)和永陵(年号嘉靖),最后到达德陵,穿越活动正式结束。
往回又走了两公里才到车站,队友已经只剩下17人,也就是说有17/32完成了全程26公里的穿越。
今天是第三次追随先生,途中还遇到三个骑单车的先生的粉丝。先生赞我的ID和吃猪很搭,饭团vs吃吃猪猪,好几个队友对我的ID感兴趣,嘻嘻,再次隆重感谢某人。先生还夸我原来的ID也不错(有我扣号的驴友知道的),特喜欢跟先生聊天时他亲切地叫我”咋办”。
新买的双肩背包感觉不错,户外帽子虽然薄但透气性和防晒效果也不错。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6.25京西古道结识的旅人大哥,一路上都能听到他独特的大嗓门,要么是在补充先生讲解的正史,要么是在和队友认真地辩论,还有羞涩的小瓶子、有点沉默的YB,以及那些眼熟但叫不出名字来的队友,那闷儿一直走在最后和闲散人一起收队,把大家照顾得非常周到。
在昌平县城坐上回程的空调快车大家都彻底放松了下来,我居然有意外收获哎,和这位一直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老民工大哥畅谈了一番,关于K2和瑜伽,很开心,希望以后能够继续
民工周日又参加了阳台山-大觉寺一线的穿越,另一个1.0的路线,他还在一直纠结要不要参加一个2.0的扎营活动,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一直以为户外强度的等级0.5、1.0到3.0的强度是线性增长的,从老民工那里我才知道不是线性,而是指数增长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1.0=1*1.5。1.5,我跃跃欲试,期待ing。。。
辛苦啦!游记我收藏啦。
饭团的游记一如既往的条理性超强,厉害!
非线性增长?没看懂末尾那个公式。。。。。。
强驴饭团~~
汗一下我也以为强度那个是线性增长的。。
以前经常把1.5的线路走成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