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起尘落两古道
本次活动途经两古道(芦潭古道一小段和庞潭古道一小段)。本游记分为(尘起、尘中、尘落、尘未了)四个部分。
一 尘起
这次活动的集合地点是地铁1号线古城站D口。

10:18乘上385路公交车……

车子刚开出大灰厂村站不久,就遇上了堵车。经询问公交车乘务员,得知此地离385公交车终点站不太远之后,领队啸傲天下决定全体队员下车徒步。

下车后,行进途中得知,堵车的原因如下:大灰厂村村民基建施工时占道堆放砖石等建筑材料,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致使该路段大堵车,车辆排起了长龙。

徒步途中看到的“盐已到”。“盐已到”这三个字是在告诉大家食盐可以不用抢购了,还是在提醒我们不久之前发生的抢购食盐风潮?

领队在介绍本次活动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图片中(左转之后),就是一段布满灰的道路,我们由此开始了计划中的徒步,是为尘起。
二 尘中

13:40左右来到了娼妓桥。仔细观察发现,这是一座断桥(尚存的桥身大约有10米,宽有4.5米)。因河已改道,桥以下的部分已被填实,桥的南侧在光绪年间被洪水冲坏,只能看到尚存的两个涵洞,桥两边栏板上的雕刻还算精美。

横穿岢罗坨村的庞潭古道已经被铺上了水泥。
添加点“岢罗坨村”这个村名的佐料:
该村村名在各种文献上写法颇多,但其确切的用字还应是“可罗它”三字上面均戴山字头的写法最为准确。石厂北坡碑碣顶《永乐年开取石料官山塘口》碑,碑阴为“马鞍山石厂寺至记”碑文中的岢罗坨便是带“山”字头的。如今该村村委会牌子上的村名写法也是沿用带“山”字头的岢罗坨。
潭柘寺建成以后,人们要走崎岖小路,翻山越岭,去进香。骑马的人就将马拴在龙头山下一个姓李的门前,然后爬山去潭柘寺进香。进香的人们称这儿为“栓马庄”;这是岢罗坨村最早的名字。李家峪是后来的名字,意寓为“山谷中的李家”。后来有了小路,村子里的住户也多了。路经此村去潭柘寺进香的人也多了起来,他们都习惯在此休息一下。村民们习惯称进香的人为“磕了头的”。村里有人借“磕了头”的谐音,去潭柘寺要翻过罗喉岭,取 “罗”字换掉“了”字,逐渐演变成“岢罗坨”。又由于此处四面环山,三个字上面均用“山”字头,岢罗坨这个村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队伍行走在铺了水泥的路面上。边上电线杆上悬挂着“山景苑八大碗”的广告牌。感兴趣的朋友,可在网上搜索一下“八大碗”。

此时,我们偏爱非水泥路,队伍从非水泥路处上山。
三 尘落
加了一程戒台寺的行程之后,返回戒台寺公交站等候公交车,见进城方向的公交车人满为患。在得之以下资讯后:1、下一班公交车要在50分钟后到达;2、此地步行30分钟左右可抵达959路公交车起点站:石厂村。我们决定再增加一程:从戒台寺公交站徒步前往959路公交车起点站:石厂村。

国道108在此是千回百转啊,由此开始了千回百转的盘山而下。

徒步的我们,用双脚来取直。

呃,遇到了一点小状况



在建筑工地上行走……

少不了和尘土、灰尘亲密接触(据介绍,正在建设的是安置采空区居民的安置房)。

959起点站石厂村就在眼前,心中多了几分淡定和希望。此为尘落。
四 尘未了
1、据说大灰厂这个地方,辽代就已经在此开采加工石灰了。
2.1 查资料得知,这一带有个叫谷积山的山,那里有一个灵鹫禅寺,寺里的“灵鹫禅寺”四字寺匾是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朱祁镇)13岁时的手迹。
2.2 另外,谷积山上还有一处圆通寺遗址。据说,原来有一块明英宗复位后题写的寺匾,但被泥石流冲得无影无踪了(若该寺匾还在的话,我们将有机会对照一下13岁的正统皇帝和30岁饱尝事态炎凉的天顺皇帝的笔迹,从中管窥迥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3、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用,于谦可以说是“成也土木堡之变,亡也土木堡之变”。尽管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诸位都十分熟悉,但在忠于国家、社稷与忠于皇帝、个人之间,您从中品出什么滋味?尝到哪些风雨?

由此,本人滋生了以下探路(或活动)的未了情。
本探路(活动)分两个阶段,拟安排三次进行。第一阶段,以国道108线为界,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北京市房山区与门头沟区之间穿越):乘948到三十亩地村站,徒步:灵鹫禅寺、圆通寺遗址、高桥寺、环秀寺、戒台寺、石佛村,在大灰厂西站乘358路公交车返回。第二阶段,分一次进行:
第二次(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内穿越):乘931到潭柘寺站,徒步:潭柘寺、广慧寺、西峰寺、秋坡村、苛萝坨村(娼妓桥),在石厂村站乘959路公交车返回。第三次: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基础之上,安排一次将以上行程串联起来的连续穿越。
以上建议妥否,欢迎交流,也欢迎领队发起(我参加该活动),还欢迎结伴同行探路。
以上,是为尘未了。
西子(管应远)发表于2011-03-21 15:34
尘起、尘中、尘落、尘未了,四个部分分得好,学习了。
赞一个,文采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