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去的沁园——长假之旅之四

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一定知道沁园春

 

什么?您不喜欢诗词?嗯,大蒜咖啡各有所爱,古典诗词毕竟是过去年代的东西,不被喜欢也正常。但你一定听说过毛泽东那篇《沁园春-雪》吧?一篇震烁古今、让一切阶级敌人肝儿颤的战斗檄文。什么,也没听说过?去!搬个小板凳,上幼儿园补课介!

 

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宋代,出现宋词这种文学体裁。宋词要依调填词,所谓就是词牌,每一个词牌有严格的平仄规定,固定的行数、字数,这样唱起来才有韵味。古典诗词是要用古语吟唱的,现代所谓普通话的朗诵已经让诗词的韵律美感丧失99%~~

 

说句题外话,普通话是汉语里最没有韵律、味道的语言,只适合信息交流,而绝不适合于情感交流。试试至尊宝说的我要加上三个字,那就是一万年””这句话,你就知道普通话有多么乏味了~~

 

宋词词牌据统计存在过1200多个,常用的有50余个,大部分是一种意象象征的词汇,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摸鱼儿、卜算子、浣溪沙、忆秦娥,~~都只是一种意象表示,但众多词牌中有一个例外:沁园春,沁园却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一个美轮美奂的私家园林。沁园春,词牌名。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沁园创建于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有人考证其具体地点大致在今天沁阳东南沁水河边的北金村一带(也有在别处的说法,说法具存,有待达人释疑),元末明初时还有遗迹留存,当时还有诗人吟咏过这里的景色。

 

十一之旅,特地把这里列为计划一部分。

 

当然,千里迢迢、百般寻觅的,不是沁园春,而是,沁园秋~~



《去年秋日寻沁园遗址不得》    2011-1/5

 

沁园何处?

秋风散尽、

秋色无凭。

正晚林云重、

心之可倚;

田家烟淡、

路往它行。

千年慨叹、

万句诗行、

总是愁怀绕指萦。

休相对、

怕狐走鸦飞、

败草衰庭。

 

从来难解英雄、

问有谁狂笔赋曾经?

怅楚天高阔、

梅关空锁;

燕塞远寒、

北海飘零。

更待年来、

芳华染遍、

姹紫嫣红且叮咛。

沉思甚、

只眼前萧索、

手底多情。

 

 

蒙泰恩发表于2011-02-09 07:48  
分享到 
赞过
(778次阅读/31个评论/3人赞过)
    开心大哥
    楼主老有文化了,羡慕
      哈哈,这话爱听~~呲牙
    小指左

    “农家”现在还在用,似稍显白话,

    是否换“田家”可略显古意?

    白居易有一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拙见!!

    风中的鱼

    北依太行,

    南眺黄河,

    西邻山西。

    看沁园秋景,

    高粱红透,

    玉米金灿,

    丰收正浓。

      好!

      山西改三晋,可否?呲牙

      背倚太行,展眼黄河,胸怀三晋,看沁园秋景~~呲牙

      大哥老有才了。


      在大哥面前献丑了。

      继续努力学习。
    7  N

    回想当年的繁华总有种“一上高城万里愁”的感觉。

      流逝的岁月,流失的心情~~
    博雅散人
    强好文,欣赏了!
      谢谢博雅兄~~
      真羡慕蒙兄有此好的文笔。强
    一直走

      呲牙,谢谢老哥~~,去莫旗网看了。

      看到您去过大寒岭了?我昨天从蔚县(又去看了一下飞狐峪,带朋友去看了打树花)回来,想再走一次大寒岭,结果,走错路了,天一黑就回来啦,哈遗憾~~

    风中的鱼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西邻山西。可谓是依山傍水。

      强,好地理环境
    风中的鱼

    更待年来、

    芳华染遍、

    姹紫嫣红且叮咛。

    写进了春光无限,莺歌燕语。

      握手,嗯,我也喜欢这句,有盼头~~

      充满希望,那色彩斑斓更有枝头的鸟语,赞。

    北国
    佩服两下!

      就是喜欢寻找幽胜的那种感觉~~调皮

    旅人

    佩服一下!

      呵呵,乐呵乐呵得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