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蟒山

拥抱蟒山

                                        ——十三陵、蟒山游记

 

       自2010年的国庆,开始“驴”的生涯,走过古商贸之路——京西古道,体会曾经的商业繁荣;寻访过谷积山遗址,品味历经百年风雨的灵鹫寺、高桥寺的原古风貌;观赏过西湖林冰瀑,用冰瀑风格诠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经典形象诗句,如此等等,北京周边的山林秀水也走了一些,于静寂的山林中穿行,感受山风掠过树梢的声音,化身于大自然中,已成一枚枯叶,一丕黄土,一块山石,历经着苍桑岁月的洗礼,那种感觉非“驴”不可体会!

       时隔一月有余的123日,按捺不住山水的诱惑和向往,不顾身体不适的影响,又随穿越历史走蟒山—十三陵之线。蟒山位于昌平区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0°44′,东经116°35′距京城约35公里,有四最之景闻名。

       23日天气晴朗,冬阳明媚,时而三、四级阵风吹过,有点凛冽,但感觉冰凉清爽,有种吃冰淇淋的感觉。时近上午10点到达朝凤奄集合点,早已有三五群友等候多时。约10分钟左右,陆续有群友集合,人员基本到齐后,在领队指引带领下,一行十几人开始向蟒山进发。

       前期是一段徒步的水泥平路,大家一路之上谈笑风声,相互熟悉,不知不觉先行到了十三陵水库堤坝处。我与几名群友翻过堤坝,站在桥上看水库,水面结着冰,或薄或厚的冰面,远远望去,像是刀功娴熟的雕刻师细细雕琢过一般,颇有层次感。桥上风明显感觉大了,于是,我们衣袂飘飘,仿佛天外飞仙,凌波仙子般的感觉。赏毕,我们以纯净无暇的蓝天和浅绿、白相间水库为背景拍了合影,留下足迹。

       再沿水泥公路前行百米有余,拐过一条小道,便是进山的路了。至此,登山开始。

      一路之上,或穿林,或攀升,或跨石,群友们开始拉开距离。我一直与三两名群友前进在第一梯队。走在静寂的山林间,听不到虫叫,不闻鸟鸣,只有风掠过树林的声音,还有山路两旁的树杈拉扯衣物的声音,于是,心也很沉静,没有纷扰世事的打扰,没有繁杂思绪的侵入,在这个时刻,愉悦、快乐、惬意,尽情拥有,这就是作“驴”的魅力,这就是我一直钟爱穿越的原因之一。

      攀登至山顶,已汗湿衣衫,此时山风吹来,已不再感到凛冽,仿佛在炎热的夏季吹到脸上的凉风般的惬意。俯瞰十三陵水库,全景尽收眼底,远近起伏的山峦,仿佛有烟云笼置,略显神秘而幽远。山凹里似有隐隐白雪,点缀其间,让这幅山水墨画又添清雅之色!

      再行至一段平缓的山路,即到了仿古明塔了。塔身高37米,塔外观五层,塔内六层为森林防火瞭望建造。在等待后续群友的空闲时间里,大家开始拍照、摄景,稍作休息。

  

                  

                

 

 

 

      接下来的路段就是下降了。沿途经过一个人工蓄水天池,领队宣称,顺时针环湖走一圈,可以时来运转,转到财运,不管真实与否,大家饶有兴趣地开始环湖游走。走至一半,经过观蟒台,登上观蟒台,远望全景,十三陵水库广阔的水面仿佛自下升起,雾气茫茫,宛若仙境;远处明陵掩映于群山秀峦环抱之中,苍桑而古朴,我们重拾明代盛时记忆,这一座座陵墓之中的刀光剑影、宦海沉浮,一幕幕出现。生死无定,世事黯黯,一朝不在,无非黄土一丕,回归自然而已。

      走完天池,徒步下山公路。沿着公路一直前行,前往FB地——灶台鱼。虽然腹内空空,但想到色香味浓的灶台鱼,大家都不由加快步伐,灶台鱼,我们想死你了!


巧沁兰心发表于2011-01-27 14:57  
分享到 
赞过
(1391次阅读/16个评论/1人赞过)
    幽兰
    微笑
    宇

    严重怀疑楼主和我走的一个队

      您也是1月23号蟒山吗?

      错了 我是1月初的蟒山 路线吃的都一样 哈哈 鱼很怀念 明天去逛十三陵 回来再去吃鱼 嘻嘻

      好啊好啊,到时候一起啊。呵呵

      明天就去吃了 你还能一起吃?

    一直走
    呵呵,写的不错。
    北国
    我这里看不见此文的照片啊。
      是吗?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昨天有人跟我反应这事了。呵呵
      你可以试着再传一遍。我2台PC,不同的IE都看不到。

      我试试吧

       

      您是直接从word里面粘贴过来的吧,图片这样是粘不过来的,需要单独上传。

      我说呢,那会儿我还编辑了半天也不行。

       


      就这样吧。呵呵,绿野里也有这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