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2010年
十多年前,去过西安。那是在原单位无数出差中少有的快乐之旅,带队检查,有经费、时间,更难得的是自由。四个年轻人,从新疆的喀什、乌鲁木齐,到兰州、天水,又到西安、延安,最后从郑州回京。工作之余,没有当地的陪同应酬,自己打出租等,游览美景,逍遥似神仙。
2010年7月,火车到西安。先看大名鼎鼎的曲江旅游度假区,会做文章啊,以一个文化的名义,建设大雁塔南北广场,然后造了大唐芙蓉园、不夜城等等遗址公园,引进诸多的地产商,建了很多住宅别墅,绿化环境一流,房价从2000多一平米,到现在的近10000,多是投资客,纯住宅区域,离市区虽不远,毕竟没有办公楼、医院、学校、超市,空置率很高,那些失地的拆迁农民却不知到哪里?晚上,大唐芙蓉园走走,亭台楼阁,灯火辉煌,人造的一个大公园,看了据称亚洲第一的水幕电影《齐天大圣》,90元的门票,实在不值,比多年前在新加坡圣淘沙看的,差远了,粗制滥造。
上次来,古城墙给我深刻印象。这些年,进行了修缮,完全环城了。40的门票,南城(永宁门)登城,夕阳西下,登高远眺,游人很少,15米宽的城墙道,青砖铺地,已坑洼不平。租一辆自行车,20元,约100分钟环城一周,慢慢地骑,走过那些诗意的名字:永乐门、玉祥门、安定门、含光门、朱雀门,想象400多年前,明代守城将士的生活。看城内中心点的钟楼。
执意要去回民街,上次,在老孙家泡馍碰壁,出租车司机将我们领到回民街,吃得太过瘾,网上知道,它仍然很火。11点了,又下起雨,人还不少。那家著名的贾三包子,已经装修的富丽堂皇,不再是一个小门脸,缺口的大白盘子,不平的水泥地面,油呼呼的八仙桌、笨重的条凳了。也没有乌烟瘴气的羊肉串摊了。在红红炒米店,一盘酸菜炒米,味道很好,又外叫了泡馍、贾三汤包、杂碎汤、麻小等等,很爽,只是,最想念的羊肉串没吃好,市区禁止烟烤,只有煤气烤的,黑呼呼干巴巴的,难吃。第二天晚上,又特意跑去正红火的小杨烤肉,环境一流,生意热闹,烤串做那么火,也属难得。
历史博物馆,淡雅的建筑依旧,免费参观。看一中年男士火气真大,为个排队,和7个女孩打架,30多度的大热天,气得嘴唇哆嗦,真难理解。后来在华山还碰到此人。又温习了一遍中国古代历史,决定回京后,好好的找些书读读,历史原来很有趣。
再游华山。高速养护,只得中途绕渭南,来回车程就5个小时。当年,我们火车到华阴,找家旅店住下,吃好,买好手套和给养,第二天8点多,从千年古道爬山的,也爬过不少名山,华山确实最险峻,手脚并用爬上北峰。吃点东西,翻第三险--苍农岭到五云峰,同行一位放弃。我们又爬到南峰,挑战了第一险--长空栈道,不到一尺宽的木栈道,年头很久,都有些腐烂,挂在峭壁上,脚下真的是万丈深渊。当年可没有安全带,据说现在必须系安全带了。转西峰下来,只远眺了东峰的下棋亭。那时已是10月下旬,游人不算多,山上飘雪,地面湿滑,到下山时,茂密的林中,道上雪已厚了,只有我们三人,几处台阶,我是滑溜下去的。跑着赶上了最后一趟下山缆车。又包车去看了西岳庙,并到陕晋交界的黄河边坐快艇,河边渔船上吃鱼,好香好香,11点多才回到旅店。第二天也不累,赶上火车又奔郑州,开始工作。留下遗憾,没有挑战第二险—鹞子翻身。10多年过去,体力心态不复当年,同行人不少,大多缺乏锻炼。缆车上山到北峰,走走台阶就累了、饿了。苍农岭下的小店,茶鸡蛋、火腿肠、方便面、西瓜,很爽。矿泉水8元,后来吃的西红柿5元一个。苍农岭台阶上,碰到读者文摘和中央电视台介绍过的独臂背山夫,中年人,每日靠背篓挣钱供养孩子上学,表点心意,却推辞。又碰到白发白须的75岁老人,挑着四箱矿泉水,艰难行进在狭窄的陡峭的石级上,满头大汗,据说一天来回2-3趟,也就挣百、八十元。同情、佩服、感慨。穿过金锁关,风光秀丽,植被茂密。登西峰,那年很美的鲫鱼背,因人多已没感觉。峰顶远望,华山险峻壮美。下山,缆车回,饭后回到西安,已是十点,正好世界杯。后来,好多天了,小腿肚还很疼。
又游览兵马俑和华清池。周末,人多,天热,可是,依然有新发现新感受,可能是陪伴儿子的缘故吧。考古、历史,那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