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沟---历史城墙上一块不可或缺的青砖

关沟---历史城墙上一块不可或缺的青砖

2010年12月18日,走关沟有感

 

    早在上周一直走老师带大家走十三陵的时候,就说这周要走关沟。关沟是我很向往的一个地方,计划去关沟玩计划了N多次,但是都没有成行,一直走老师说要去,真是个让人无比欢欣雀跃的消息。

 

    话说周六的时候天气晴好,早上大家各自买票上车,下车后在车站外面邂逅了轮滑大叔和他的狗狗“小宝”。小宝是个狗狗,棕色的卷曲毛,眼睛亮亮的,鼻子湿湿的,活泼可爱,典型的狗狗多动症患者,不过,很讨众位MM的喜欢。

 

    望东岔雄关,拜城隍老爷。从八达岭火车站出来后,沿着火车道往北走,不远就能看到岔道口村。站在岔道口村往东南方向看,有座山长得很奇特,老师介绍说这是传说中的“羊得山”,俗称“歪桃山”,海拔1064米。不过由于我没听清,一直以为是“歪槽山”,心想没看到槽啊。。。就这样迷糊了一路。村口有城门,现在虽然破败了,但是能从它的规模看出初建成时的气势来,城墙很高,大约三四层楼房那么高,用青瓦砌成,城门正中上书“东岔雄关”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冬日发白的阳光下,尤为能显出些历史的古韵来。路面都是条石铺就的,非常平整,而且错落有致的条石也别有一番风味,条石上有些许凿刻的痕迹,真是刻不尽的沧桑,数不完的历史。从城门打开的门洞里进去,里面俨然是一副古城的样子,一条平整的石板路,两边是民居,雕廊画柱,古香古色,从屋脊上的五脊六兽到青石板铺成的台阶,从门环到壁画,无处不透着一个“古”字。一路往北,走了大约几百米的样子,路东有个红色的庙门,庙门上面有张大名片“城隍庙”,显然是城隍老爷住的地方,不过由于我们去的那天他出去串门了,所以我们只得从外面看看城隍庙的构造。城隍庙的庙顶很值得一看,是歇山顶,歇山顶又称九脊顶,也就是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房脊尾部有五脊六兽,显然雕刻的要比民居上的五脊六兽要精美的多,当然也复杂的多。一直走老师严重推荐这个地方,因为仅仅站在城隍庙门口,就可以看到古代房顶的六大形式之中的三个:歇山顶,硬山顶和悬山顶。学建筑学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挨着城隍庙靠北不远的地方,是岔道口北侧的城门,从城墙西侧的马道上去,便可到城楼顶看到岔道城的全貌。站在城墙上,南望八达岭,北观岔道新村,西看城墙衰草,东有残长城留下的一领黄土。在面的山脚下,有个不起眼的白色石碑,一直走老师介绍说这个石碑是当初日本人杀害中国劳工的铁证,这些劳工一直给日本人修筑堡垒,但是最后被日本人屠杀了,有一百多人死在这个地方,当地人称为“万人坑”。老师最后总结了一句:“这是一个贫困屈辱的民族人民的悲哀。这也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吧”。

 

    从城墙下来,又是一番风景。穿过城墙下面的门洞,便可出去。这会儿我发现地面上不是青石板了,而是大的鹅卵石铺就的地面,很是不平,有的鹅卵石一看就是磨了很多年了,露出地面的部分颜色要稍微深些,而且很光滑,很亮。城墙西边还是城墙,只不过上面并不全是青砖,而是露出半米高黄土,黄土上长着衰草。城墙北边儿有个小型的建筑物,上面写着这么几个字:“北京最美的乡村,岔道古城”。这个建筑物往北不远的地方,也是大的鹅卵石铺就的路,3、4米宽。老师介绍说,这条路就是当初北方游牧民族要进京的必经路线,后来慈禧太后出京避难的时候,也是走的这条路。在城墙下面,老师说有首诗很适合这个情景,是李叔同先生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若是把“长亭外”换成“长城外”则更符合此情此景,若是傍晚的时候于此地看西山,则更能领会“夕阳山外山”这句话的妙处。

 

    此外,老师介绍说岔道口离鸡鸣驿和榆林堡(pu,四声)这两个驿站也不远,沿着京张高速北走便可到达。额,我在想,京西古道也算是古代大高速路了,那沿着岔道口村的京西古道也能走到咯?这个属于个人猜测,没有向老师求证。。。据说鸡鸣驿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古驿站。鸡鸣驿与榆林堡、土木堡可称为明代拱卫京师的三关。不过这个土木堡是不是“土木之变”的发生地,我就不知道了,才疏学浅,汗一个先。

 

    中华文明五千年,光修筑长城就修筑了2500年,要想迅速了解各段长城的历史和故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长城博物馆。长城博物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是八达岭全貌的沙盘,站在围墙旁边便可以俯瞰八达岭的全貌。最南端的是南口,也称“下关”,南口其实是整个八达岭地区的“南口”,这里的低势较低,属于平原地带,离北京城很近;在接着呢,就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个很险峻的关口西侧是雄伟的群山,东侧是水关长城;水关在一道深沟里面,两侧是山,形成峡谷样的地势;再往北,就是上关长城了;过了上关长城不远,就是海拔700多米,属于黄土高原地段的的八达岭长城了。可以这么说,岔道口村是八达岭长城的北大门;八达岭长城是北京的北大门;北京是明朝的北大门。传说1644年闯王李自成久攻八达岭不下,一筹莫展,然后有当地农民献计,从八达岭西面不远的地方(现在称为“八达岭残长城”)攻八达岭,闯王于是从该处上山,绕到八达岭后面,前后夹击这才攻破了八达岭,接着一路拿下居庸关,北京城,结束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所以,八达岭在历史上所占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还是蛮高的。明朝修了二百多年的长城,在长城的历史上有个人不得不提,谁捏?戚继光。话说长城博物馆里有他的雕塑,长的威武英俊啊,身材那是没得说,本事呢,也是不容小觑啦。戚同学南抗倭寇,北建长城,在他的指挥下,修筑了几百里的长城(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叫戚总工),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话又说回来,一将成名万古枯,长城的修筑,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堆砌成的。在长城博物馆里介绍孟姜女的一个展厅,旁边的液晶电视上一直放着孟姜女的故事,姑且不论孟姜女哭长城是不是确有其事,但是在古代没有电力代替人力的时候,一块块的砖和一块块的瓦,以及用的水都靠人力背上去的。长城上一块块的大青砖,不知吸收了多少人的汗,多少人的泪,把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填在缝隙中。可见修筑长城这件事在古代并不受欢迎,尤其是普通劳动大众的欢迎。

 

    后山风景独好。话说我们这一行人穿过前山,到达后山,发现后山有一处大缓坡,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很有意思。在大家的惊呼下,轮滑大叔拿出一个包包,放在冰上然后坐在上面,小宝在旁边蹦蹦跳跳看着大叔带上手套然后慢慢顺着冰往下滑,大家都速度滴围观了。大叔滑了十几米的样子,扭头来了一句:冰面一点都不光!大家笑喷~这个销魂的大冰坡呢,就是老师说“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缘由了,只不过呢,换成了“小宝冰坡入梦来”。从冰坡下去就看到了铁路,站在铁路上,能感觉到风从背后的隧道中吹过来,风速很大吹得冲锋衣的帽子自己竖起来,温度很低手放到外面一会儿就觉得冷了。我喜欢这条销魂的铁轨,很有感觉的说。走了大约1公里,前面出现了一个车站,留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格,传说中的青龙桥车站,也就是小学课本上提到了詹天佑先生曾经修筑的“人”字型铁路。车站旁边有詹天佑先生的塑像,塑像前面有黑色的护栏,有意思的是护栏的颜色都是黑色的,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护栏上焊接的痕迹并不一致,有的在弧形铁管的半腰上焊接成的。老师说这些护栏是当时用报废火车的烟囱和水蒸气输送管道焊接而成。从车站的窗口能看到里面的样子,有“男宾候车室”和“女宾候车室”,也是这个候车室的一大特色。整个车站都保存着当时的建筑风格,要是有台蒸汽机车放在铁轨上的话,会更有感觉的。我很奇怪,因为来的时候Y567次火车也在青龙桥车站停车,但是我没有看到詹天佑先生的塑像。老师解释说现在又修筑了一个人字形铁路,在西边的位置。也就是说现在这个人字形铁路很少用到了,所有的火车都走另一个人字形铁路。仔细观察下,这边的铁轨上锈迹斑斑,真的是很久不用了。

 

    从青龙桥火车站回来,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于是坐上919回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很感谢一直走老师带我们走关沟,让我们对关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草草儿发表于2010-12-22 15:35  
分享到 
赞过
(2225次阅读/22个评论/3人赞过)
    一直走
    收藏。
    zibao

    短平快的历史文化快餐,真的很需要,

     

    写的不错

    又见彩虹
    强
    风中的鱼
    如此的详细,更有自己特有的感受。赞。

      谢谢鱼鱼如此喜欢,呵呵,开心的很

    北国
    写得很好,如同教科书强
      哇,北国同学真是好勤奋哇,总是在第一时间看到游记,偶佩服滴很哇OTZ。。。

      嗨,我个人主页动态设置只保留了 游记 ,其他一概没有。

       

      因此,即清静,又可在第一时间阅读最新游记的。

      呲牙传说中的“游记控”?哇咔咔,好强大的说。这么爱看游记,以后多写游记给你看哟,西西
      谢谢了,多写点,我好多看点。有个看游记爱好,真没办法啊呲牙
      冷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事儿不要瞎得瑟。。。汗
      需要写的,更需要看的;你多写,我多看吧强
      草草,北国是个敬业的好版主,为此搭进去大量时间精力,这里大家都要感谢他呢。
      谢谢一老师的鼓励,您活动有意义,草草写的好,这两篇很生动,学习了。
      应当谢谢你。
      嗯嗯,北国是个好版主呢。偶一定再接再厉,下次写更好的文章。以前写过一篇文言文的游记,很好玩,以后再试着写写~呵呵
      收到了,马上看。谢谢。
    一直走
    生动的游记,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