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帧抗日英雄惨烈遗照的纪念(鄂豫行十)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日子。
…………
从小敬重的就是英雄,也曾想象着挥刀纵马、驰骋天下的样子,呵呵,其实,英雄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2009年十一假期)车过河南驻马店。城南十里李湾村,就是一位中华民族英雄的故里。
杨靖宇将军是谁,他的事迹,他的壮烈,他的英风,没必要俺在这里多啰嗦一个字。
106国道一侧,赫然一座“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此纪念馆距离将军故里三里地远。
纪念馆中的将军塑像。
纪念馆陈列。
纪念馆中的群雕。一队策马扬鞭的壮士驰骋在白山黑水。
将军后人。虽然依旧清贫,但仍然持之以恒地守护在将军故居陈列馆里。故居陈列馆不同于106国道边的将军纪念馆,那边是国家编制,旱涝保收。这里虽然才是和将军关联更密切的地方,但这里不入国家编制,自生自灭而已。
故居陈列馆前的将军塑像。将军目光直指远方,远方还闪耀着他一生追求的共产主义光芒吗?
将军家谱。
将军本名马尚德,杨靖宇是他领导抗联时的化名。将军长子早夭,次子马以云26年生人、64年去世,女儿马锦云29年出生,未及满月,马尚德接受组织安排离家参加革命,从此一家人与将军天水远隔,难知音信。母亲领着一双儿女东藏西躲,历经苦难,马锦云老人的小名就叫了“躲儿”。迟至60年代,依据家里和将军本人各自保存的同一帧照片,终于得知马尚德就是威名赫赫的杨靖宇。

70年代中期,当地水库决口,溺亡二十五万人(你看不到这件事儿的报道的,这是国 家机密),将军故居被洪水冲毁。现在当地政府依据原有规模样式重新建设陈列。(说句题外话:早些年俺曾去过洪水冲决的河堤处,那里离这里尚有百里之遥,百里之遥处袭来的洪水仍然把房屋冲到,可以想见当时水势之猛。有兴趣的人可以上网查一下“1975年 河南驻马店 板桥水库 溃坝”,世界上十大人为灾难之NO1!)




杨将军最后一晚宿营的地方,这一天是1940年2月22日,正月十五,不知那一晚月色是否依旧明亮。第二天,2月23日,一颗明耀的星就要陨落。
记住这一张壮烈的烈士遗照吧,别忘了躺在门板上的这个英雄是个在当今社会里屡被讥讽的河南人!也牢牢记住门板旁边站立的两个人吧,他们的身份是日军讨伐队队员、是早先的抗联战士、曾经是将军最信任的部下、也是后来的叛徒汉奸,英雄就是死在他们手里。
将军是死在中国人手里的。将军曾经最信任的助手,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在38年率部叛变,日军将其编为“程斌挺进队”,对将军所部进行持续追击,把一手培养他的将军逼入绝境,解放后镇反时期被处决。将军遗照左一者名叫张秀峰,十五岁起被杨靖宇抚养长大,深得杨的信任,后任将军的警卫排长,40年2月1日携带巨额军饷投敌,他的叛变导致将军行踪彻底暴露,仅22天后,将军不屈战死。张在解放后离奇逃脱审判,84年还有记者寻访到他。照片左二为张奚若,跟随程斌叛变,有名的机枪射手,枪法精准,追捕将军时,不屈的将军就是死在张奚若疯狂凶狠的机枪子弹扫射之下。其人在解放后逃脱审判。将军战死前一天,路遇进山村民,其中伪牌长(类似保长)赵庭喜下山即向日军告密,导致敌人追捕到精疲力尽的将军。46年在将军墓前,赵庭喜被枪决。这四个败类,他们,都不是河南人。
日军战场实录有这样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将军阵亡后,日本军官岸谷隆一郎下令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日军大受震骇,惊为天人。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次黑土的啜泣。
尤其是你的感慨,值得回味啊
"杨靖宇将军是谁,他的事迹,他的壮烈,他的英风,没必要俺在这里多啰嗦一个字。"
"正式确认东北抗日战场牺牲的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就是河南确山县早期共产党员——马尚德。" 到底是同一个人吗?为何要两个名字呢?
教育教育教育教育教育教育教育 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 我们的教育和文化都在干什么 鲁迅担心和心痛的现在还在延续 麻木 懦弱 愚昧 自私
我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杨靖宇英雄的故事,深深的被感染,一个民族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信仰与追求,没有自己的精神,会有个什么样的前途等着她。希望大家关注这有意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