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春天---门头沟猎艳访古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耳边,是汪峰这首《春天里》;头顶,是阴云灰天;身旁,是干枯的紫荆条和酸枣枝和杂乱的灌木枝;脚下,是荒草间的灰白的土石山路。。。。。。我,就这样、独自走着,一会儿路顺时快走,一会岔路时观察判别,一会儿有感觉时拍拍照,一会有野果时解解馋。。。。。。
门头沟圈门、赵家洼、中门寺、龙口水库、万佛堂、永定镇,这便是我此次探路的大致范围(其实也从属于京西古道),算来已经是第四次不跟队走这一带了,仍然是在根本不认路的情况下,凭自己的俩眼俩腿一脑一嘴。而这样的“不认路、不靠谱”的行走,自从近年跟了N多的户外团队之后,已是罕有实施了,更多的,是保姆级的领队安排好的路线和食宿,自己滋润成懒蛋休闲游了。而正是最近几次探路,又唤醒了我那冬眠良久的勇气和好奇心,当我重新以信马游缰的形式行走山林的时候,昔日的那种自在、洒脱和行程结束后的成就感,终于又在身上腾腾地蒸出了热气。
忆往昔,自己凭着年轻人的朝气,环渤海、串长城、连水库,走了几大系列的探索和发现,虽然孤独,但能更近距离地与山川百姓接触,这给自己心理的历练和信心的建立,可远比体力的锻炼更宝贵,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也正是那些独闯江湖的经历。
说起对门头沟一带的兴趣,最初是源于潭柘寺,在网上无意间看到说有圈门到潭柘寺的路,自己就楞头楞脑去了,结果走错,结果意外发现一条小溪,溯水寻源未果,最后险些下不来。尔后,我便注意了“攻略”这样的宝贝,注意仔细地作些功课,即便这样,也保不齐会出错,比如今年春天的第二次探路,本来是按着史上最详细的一则圈门到潭柘寺的攻略走的,那上面有一句,“过桥走~~”,我就傻乎乎过了桥往前走,结果发现不大对,返回来问村里人,才悟到攻略里的“过桥”,不是从桥“上”走“过去”,而应该是从旁边“经过”(汗一个)。。。随后,我顺利地走通了这条路,也意外地发现了路上几大片成规模的季节林,那应该是秋后最好的红叶、元宝枫、橡树、火炬树,于是,才有了秋后的第三次第四次。有意思的是,每次我都走到不同的路线上,看到不同的风景,最终我彻底摸清了这些纵横交错的路线,找到了最佳的风景点和捷径!于是,我深刻体会到了京西古道的复杂和那一带山路的规律,于是,我记住了:多好的攻略也不能代替自己的脑袋和眼睛!
今天,我从370终点(圈门)往回走百多米过社区服务中心到岔路右行,向上穿圈外南坡民居和露天健身场,沿较宽的土路绕山坡上行一小段,再顺山坡上很明显的小山路爬升,不用半小时便爬到赵家洼水泥公路的大拐弯处,这条公路下行会分岔:左转奔圈门、右绕奔中门寺,我上行走到那个垃圾堆出来的“观景点”(此处能看到南面山坡最壮观的红叶林和东面的草地),再从村东头的农田旁朝东插下去,沿着钢丝绳下降再爬升,遇三岔路左转脱离钢丝绳,再遇小四岔路口(哈哈,十字路口啦)直行,到高处便看到龙口灰库(水库)。再走到垭口(十字路口),能清晰看到北面的931支1的总站中门寺站、东面的湖及其倚靠的山和山顶的了望塔、西面的通向冯村(977总站及石龙开发区981站)的山路。我沿山路南穿(其实是绕着湖的西南),又从桃花庵祖师塔西南面翻越了两道山,规律是:沿着草丛中时隐时现的钢丝绳走,在遇到铁丝网时,沿铁丝网外侧爬,然后,尽量往右手侧更西面的方向走,(山上有条脱离钢丝绳左行下到泉眼的路,如果补水可下去再从其前方爬上来),穿过柏树林,找到石板路下行(其实间隔不远共有两条石板路,东面一条通一片蜂箱,稍远的西面那条通类似长城的石墙石屋,都能下),望到万佛堂村,过万佛堂奠基碑、过街楼、明代的塔,穿村而过就到永定镇,直行就到大路上的959公交站。至此,我把四处公交点的位置和捷径全部走通。其实这些地方相互间的位置不过1公里多些,真正走用不了多长时间,只是岔路太多,搞不好会走弯路。
强调规律:钢丝绳----穿行在草丛中的高压电线塔间的手指粗细的钢丝绳!从赵家洼开始,如果始终顺钢丝绳走的话,可不去绕水库而直接到桃花庵祖师塔那块儿,再顺铁丝网外侧翻山至万佛堂北侧的山,到那里的铁塔下就能望到村里的新旧房屋了。
以后,我会再探下从万佛堂到艾洼、广慧寺、桑峪、潭柘寺、孔雀庵、西峰寺、苛罗陀、庞潭古道的路,争取把这一带全部搞定。这一带寺庙、古塔、泉眼甚多,据说正在修隧道以避开108国道的18道弯,果如此,则这一带的人文及自然风景将更加彰显。
我预测:这一昔日香烟缭绕的地带,必将成为北京秋后自然景观最为漂亮的地区!特别是中韩友谊林的元宝枫带、黄栌树带、赵家洼东面的混交林带。还有便是赵家洼这个不起眼的小村,是连通四面八方的一个中转点,很适合大规模建农家院(据说可能建军用机场)!而那个龙口灰库,如果水能维持N年、野鸭不被射猎的话,应该是离北京最近的能俯视能近观的具有优美线条的极其漂亮的绿色野湖(某个角度看呈心形!)。
从万佛堂村出来,红日业已西坠,西边那团挂了一整天的大大的棉花糖已然红得发紫,我坐在返程的公交上,回味一天的经历和几次探路,很是惬意:还是独自行走的感觉爽啊,按自己的体力和心情走,不受别人影响,也不影响别人,不累。连续的探路,和N多的人问路、聊天,能感受那么多人的热情和质朴,真真乐哉!那村头闲坐的老人,那个坐在泉眼边、边摆弄野花边叹气喊累的小姑娘,那推着自行车来打泉水的给我谈古论今的老大爷,那个唯一的穿着T恤挑泉水的说起爬山便眉飞色舞的大哥,那个背着柳条筐刨野山药、沙参的老大爷,那个赶着羊群指点江山的羊倌大叔,那个万佛堂要给我带路的乖乖的小男孩儿。。。我感谢你们,我感谢这一方山水!感谢这一方百姓!感谢踩出这一条条古道的前辈们!
还巢,写下我对户外探路和走路的点滴体会:
1、走路:不怕走错!最初也无所谓对错,有歧途才有正途,才能晓得各个方位和地点。
走路,不在于路的长远、去的地方的多寡,而在乎不同的体验:体验不同的过去、现在和发展。
走路,不仅仅是积累炫耀的资本、饭后的谈资,重要的,是身体的历练、内心深处对自然山川的敬畏、对生灵百姓的关爱。
2、户外的驴,都应该有独立行走的体力、智力、情趣,最起码的,要有敢于独行、遭遇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户外的驴,就应该是具备一定体力和豁达心态的人,而户外团队,越是优秀的、保姆级的户外团队,越容易让人心生懒惰,这样的团队提升了领队的能力(领队不堪其累)、激发了新驴的兴趣,但对驴的素质培养和提升未必有利。良性发展的团队,要能培养队员的自主意识,克服惰性和娇气,让队员和领队一样,担负起各个方面的责任,假如队伍中有认路、懂地理、地质、动物、植物、医学、历史、宗教、民俗、食俗、摄影、文学、车辆、等等各个方面的人,假如队员都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且能够成为某一方面的能人,积极为一个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动辄要求或埋怨别人的时候,这个团队,就不再是某个或某些领队的团队,而是大家的团队了,则,这将是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长寿型的队伍,譬如春风里伸展腰肢的小草,吐露出勃勃的生机。
最后,再把特别的爱献给陪伴我一路的、带给我特别的感动的这首《春天里》:
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依然象那时温暖的模样,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埋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2010年11月7日 草
( 更多照片参见:http://www.517huwai.com/album/13783 )
您老南疆北域地潇洒驰骋
我这还没讨伐呢!
您等着啊,看片会上,哼哼。。。。
一晃一年了,今年,一定争取再去!赶早不赶晚!
三个看点:
1、穿红叶林
2、看元宝枫
3、看水库抓野鸭
今天又率小队探了下叶情:
火炬树红得耀眼
元宝枫绿得精神
黄栌青红参半,赵家洼那半壁江山已初具规模!
据此估计,下周,下下周,该是最好时候,但山上风真叫大,怕红叶红了,也落了。。。
有一阵不见上艳照了。
《春天里》本应充满着希望,在秋色中唱起,更多是黯然。
今天我听了N遍
这么说,我也得去听N遍了
去年去晚了,今年今月底,再去一次!
月底的话要是周日的话,我倒是有时间,叫我吧到时
haha,罪过罪过,让您见笑了。
我是个半大不老的小顽童啦!
明年,一定会再去的!那边的路太顺了。
走路,不在于路的长远、去的地方的多寡,而在乎不同的体验:体验不同的过去,现在和发展。
走路,不仅仅是积累炫耀的资本、饭后的谈资,重要的,是身体的历练、内心深处对自然山川的敬畏、对生灵百姓的关爱。
好深刻~~~
话说,老顽皮,最后一张照片是什么呀
你就招我吧!
后面那个东西,其实是植物的种子和子房,我也正搜这种植物的名字呢!
撒花~~~

自拍水平很高!下次我自己也试验一下,就怕把镜头憋了!
童童也喜欢自拍啊
游记不错,顶了
明明秋天里更美嘛
关于户外的驴,说的很好,做起来不容易,但是真的应该试试。
嘿嘿,俺所以用春天作题目:
1、实在是汪峰的这首歌特别打动了我,你以后可试下,尤其是探路途中听!!
2、春天是生命萌发的季节,以此为题,其实是隐含着我的一种冲动和希望。譬如我最后附的图,那其实是正欲飞翔的生命的种子!
呵呵,一点感悟。
跟队久了容易滋生惰性和骄气。所以要偶尔自己遛达一下,免得一些基本技能都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