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游记
(一)漫长的期待
小五台距离北京直线距离不远,位于河北张家口市东南部,山区海拔为800—2882米之间,跨蔚县、涿鹿两县,东西宽40KM,其最高峰东台海拔为2882M,南北长45KM。有东、西、南、北、中五个突出的山峰,但为了区别于山西五台山,因此得名“小五台”。东台海拔2873米,为河北省第一高峰,有“河北屋脊”之称,五峰遥望相峙,犹如五根擎天柱,拔地而起,山峰陡峭,谷深坡陡。直冲苍穹,蔚为壮观。
其实对于小五台山的初步了解早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那时候看中国现代游记散文选,就看到侯金镜先生的散文《漫游小五台》,就已经对那片神秘并不遥远的大山产生了万分的好奇,想着能够有一天亲自去攀登小五台山,去领略大自然的那份神奇魅力。
小五台山的穿越计划由来已久,在2005年的5月份,我们曾经从桃花赤崖堡走到了海拔1700米处,由于山涧的泉水还都处于冰冻状态,并且我们的装备也不是很齐全,因此,走到水源尽处,只能悻悻而返,仅仅属于探路性质,毕竟我们还不是专业的户外运动者。不过初春的小五台的满山桃花依然让我们感觉到了大山深处的那种人迹罕至的原始魅力。从对面走过来的户外俱乐部的那些驴友,风尘仆仆,虽然疲惫难以掩饰,可是脸上的那种喜悦确实发自由衷更,除了佩服,心里确实还是就是期待
那时候,小五台山已经成为了户外爱好者的天堂,登山者的入门标志,而我们,在第一次没有完全领略小五台山旖旎风光的遗憾后面,内心又在不断的加剧着那份期待和牵挂。对于我们来说,夏秋接近小五台山是比较合适的季节,因为这个时候不仅山上有大面积的金莲花,而且气温不会给登山带来更大的阻碍,当然,极端天气的影响除外。2006年本来说要去的,可是由于7月份雨天不断,不得已又只好推迟了一年。
(二)身历其境
2007年7月14日-7月15日,山涧口-东台-西金河口,我们两天一共走了20个小时左右,完成了攀登主峰东台的穿越过程。
注定小五台山是一次艰苦的旅程,我那曾经受过伤的膝盖在出发前居然隐隐作痛,我知道这是一种心理作用,当然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这次穿越任务。可是那份有些忐忑的心情却依然无法阻止心中的那份期盼,我知道,我们只有完这次任务,我们才会真正实现自己心中一个久远的梦想。
7月13日下午两点刚过,我们从西客站出发,走八达岭高速、京张高速、过涿鹿,走109国道,到达路标185处,左转,到达山涧口联络人小赵租的房子驻地,由于此前到了桃花,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时候,时间接近晚上19点左右,周围已经有驴友到达,听小赵说晚上还会有人到达,我们就迅速吃饭,整理背包,睡觉,因为第二天要四点起床,睡懒觉不属于登山者。
7月14日凌晨四时,天已放亮,我们迅速起床。坐上了早已联系好的三蹦子(马力很大的三轮,不抓紧,人会被颠下去),每人15元,沿着一路的松涛和溪水到达海拔1800米处,正好是十五里路,这个距离相当于从白石山东门走到西门的距离,如果按照我们的行进速度,至少也需要3个小时。节省了这段距离的体力支出,可以保持体力登顶,从最后效果看,这个办法是非常有成效的,因为毕竟大家刚刚起床,体力虽然没有问题,可是这样将会对最后的形成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制定的路线是从山涧口海拔1800米处,开始登山,所到之处,只有牛和数顶五彩缤纷的帐篷,山路很明显,地面有些潮湿,草丛中的蒲公英,北方马兰盛开着,远处有流水的声音,在水潭边我们甚至看到了只有南方高海拔地区才会生产的那种植物,有点类似荷叶。我们几个人一向是入乡随俗,喝着清澈冰凉的泉水,身上的汗立刻退去,遥望大山,2400垭口还高高地悬在头顶,而牛也在半空中吃着草,我们爬上了一个草坡,直接向头上的垭口攀爬,花朵越来越多,美景当前,大家手中的相机此时工作频率很高,尽管都是全副重装。
雾气涌过来,山势然后我想起了南方的大山,连绵大气。汗流浃背,我们一鼓作气,登上了海拔2400米的垭口,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山风吹过来,凉爽之极。东沟的2200米营地清晰可见,对面的大山更是直入云霄,高不可攀,那便是通往北台,而我们要去的东台,还要沿着山脊进行长距离的横切,这段路非常好走,也是我们小五台穿越过程中最好走的路,只不过漫长,从海拔2400米的地方,还需要继续攀升400米左右,才能达到2882米的主峰东台,路很明显,当横切的路走完了以后,还需要走一段山脊,这时候虽然不需要继续大幅度的攀升,可是石头开始多了起来,走路的时候需要小心翼翼,一个侧滑摔不仅尴尬,而且危险。
这四百米高山路是非常漫长的,大约在三个小时左右,全部是攀升,不过视野所及的壮丽景色大大抵消了身体的疲劳。经过千辛万苦达到山顶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的登山爱好者,都是浑身是汗,满面红光。到达2882米的主峰东台,然后走山脊,直奔三岔,这时候的路已经不是很好走了,路很窄,且不平,我就有一次跌倒了下面的金莲花从中,雾气涌过来,风也大了一些,即便休息,我们也不做过长的停留,我们的队走在前面,后面的人逐渐追了上来,基本上冲锋衣全副武装,水汽很大,加上天冷,头发和眉毛都有了水汽的凝结,像个从冷库里出来一样,如果天再冷一些,我想我们真的变成圣诞老人了。不过我倒不觉得有那么冷,只是脚下的不能停。
经过一个半小时小时的横切,我们来到了下西金河口的山脊路口,大面积的金莲花从陡然而下,这里的路非常的不好走,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诠释,我建议大家滑草下去,这样比较省力。老杜倒着下山,小红马坐着,大家各显其能。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行动敏捷的狍子,只是在金莲花海中跳跃了几下,既不见了踪影。
雨下起来了,虽然不大,却导致下山的路非常湿滑,大家在跟头中缓慢下山。经过千辛万苦的近六个小时的下撤,在接近22点的时候,我们达到了到达1700米的营地,下山的路我摔的跟头超过了以往爬山的总和,下山比上山更加辛苦,还好,我没有散架。这一段夜路也我走过的最艰辛的路程,大家都是满身汗水和泥水,幸亏月亮那天没有出来,估计是不想看到我们狼狈的样子。匆匆的搭好帐篷,就休息了。整整一天,走了16个小时。不经意间,这来了一次非常自虐的艰苦跋涉。
第二天,从1700米营地出发,天气也好转了,体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吃了自己做的热面条,就起程下山,从西金河口出山。,又历时五个小时,完成穿越耗时21小时。海拔越低天气越热,我们开始怀念山上的凉爽,打车回到山涧口,胜利返京。
我们之所以从山涧口上山,可以乘车少走15里的山路,要不然,人还没有达到1800米营地,就已经精疲力尽了。从西金河口下山的路非常不好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又下起雨来,山路陡滑,坑洼不平的山路,一不留神,就容易摔个跟头,我甚至骑到了树上,旁边的绿野等户外的驴友摔跟头的也不少,这时候,大家各显其能,有倒着走的,有滑草的,按照正规方式下山可是最累的,我的登山杖也光荣的报废在这一片满山的金莲花中,让我好不心疼。
下一次还要走一回南台-中台-东台穿越,等待秋天的来临吧。不是征服,只是从她的身边静静的走过,伴随着激动人心的欢呼,眼睛里闪烁的是对那一片土地的无限爱恋。
我还会回来,小五台山。
(三)随想
因为开着空调的原因,这盛夏的夜晚,犹如秋天般凉爽,我知道,只要跨出这个房间,迎面而来的依然是那令我烦躁的热风。
一个星期后的周末。我是最后一个到,拼好的桌子边已经坐满了8个人,七个大人还与一个孩子,很难得大家都有时间坐在一起,这其中,有三个人上星期穿越了小五台山,心中并没有更多的惊喜,对于高山,除了仰止,谈不上征服,毕竟我们只是走过,永远的过客,现在看来得到与付出是成正比的,海拔2882米的山顶固然金莲花海令人震撼,可是蜿蜒崎岖的下山之路却让人真的有一种绝望的感觉,可是再一次的期待已经开始,这就是登山的魅力。
好在那一路下山的溪水,让我的双脚得以松弛,那份疲劳却伴随着我好几天的时间。我也在想当心中那份梦想注定要去实现的时候,最终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就是回忆,还有相机里面600张照片,那是资本,也是见证,可是对于我来说,面对着大山,我们永远都不是一个征服者。
上午,看着1987年一些热血青年,漂流黄河的采访以及当时的录像,为他们的那一腔热血而激动,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拿生命作赌博的人绝对是冒险家,可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去拼搏的人永远都不是平庸的人。和他们相比,我想自己简直微不足道,从开始登山到现在,自虐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办法的状态下,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从一开始这也是我极力想避免的,走过小五台后,我倒觉得自己的心态在慢慢平和,只要坚持,再漆黑的山路也会有尽头。站在山顶,一览群山,风景如画,自己也融入画中。这份心情每个人都不同,那个时候,就会忘却所有的疲惫。
不是不喜欢走城市,可能是自己就生活在大城市原因,人多总是会感到心烦意乱,更愿意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面对大山让自己的内心放松。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我更容易变不清东西南北,看看小五台山的周围,破坏得那么严重,只有在深山里面才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最原始的面貌。返璞归真,要是变成一棵大山里的松树,或是一片金黄夺目的金莲花海,那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啊,然而那只是我百无聊赖的梦想。
侯金镜先生的那一篇散文《漫游小五台》记录了小五台山俊奇风景,记录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大山的热爱,更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建设祖国的一种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生活状态。每每捧起这篇文章的时候,心就又飞到了小五台山。
飘逝的是岁月、是一去不回头的青春,凝滞的永远是心底抹不去的那份思念,对于小五台山来说,她永远都是我心中的那一座神山。
-
-
2010-11-07 21:46北国飘逝的是岁月,凝滞的永远是心底抹不去的那份思念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