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黄土高坡深处的高杰村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黄土高坡深处的高杰村
分类: 游山逛水 2009-02-28 03:25
(2009年初)在新闻中看到一则“十九岁大学生回家乡当村官”并发誓把自己家乡建设成“陕北第一村”的消息,那个村俺还真恰巧去过。
村子距离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创作地点——高家窐以及红军东征渡河地点——袁家沟都已不远。祝愿那个十九岁小村长成功!
高杰村远眺。高杰村这地方选的挺背静儿的,离清涧县城大概四十公里,公路没有完全开通,大半是土路,得颠颠簸簸地坐两三个小时汽车或拖拉机才能到达。
明代,高杰村白氏先祖白兴顺,一个会看风水的先辈举家迁来这里,日后繁衍生息形成大家族,并有著名人物出现。站在村后塬上隐约可以看见村中学校。学校是全村最好建筑,全村上百口人已经出了四十几个大学生,如此文风繁盛,在陕北一带首屈一指。
革命烈士白明善及其在村中的墓园。白明善,早年的陕北地区共产党领袖,二十年代在黄埔军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教员,刘志丹和谢子长是他的学生辈,1932年因叛徒告密,被陕北军阀井岳秀逮捕并绞杀。二三十年代,高杰村白氏家族在白明善带动下上百人参加革命,四十余人惨烈牺牲。
《代长辈祭先辈烈士》带着尊崇心情祭奠先辈烈士。 2004/11/15
七十年前风云暗,
风腥雨黑摧天半。
丹心寻得主义真,
抛头洒血何所难?
一朝玉碎赴慷慨,
失怙娇儿落流连。
幸得亲伯相与携,
延安保小育少年。
长大成材心怅然,
梦里梦外思容颜。
倏忽变故违愿来,
鹤驾西归生遗憾。
原有乡俗相传说,
孤魂一缕在故园。
而今身在兴盛世,
七十年后吉穴迁。
觅得如意阴世缘,
西塬上祭先慈严。
一抔黄土一杯酒,
浩气长存天汗漫。
呜呼,
厚土苍天,
如闻我愿,
施之予之,
盈亏其间。
白明善手书的“耕读堂(畊讀堂)”院门牌匾,大概是督导后人“晴天耕地、雨天读书”的意思吧~~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这就是“塬”,黄土高坡特有地貌。山顶一带展平展平,一马平川的地界,睃睃,望不到头,延伸出去几十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大雪后这种地形的描述。95年底,那年大雪后也来过这里,也去过主席词作地——高家洼,可惜,照片找不到了。身临其地那一刻,忽然,明白了这首词更深意境。
高杰村。
从塬上下来。凝视,学校是村中最好建筑。
村中小景。
您别说,热炕头就是舒服,蒸得你浑身骨头节都是酥的。
围着灶台压饸饹。
晚霞,窑洞顶上的烟囱,干枯的枣树枝。
高杰村邮电所,上面的窑洞在早年间(清朝)就塌了半边,据说白家某辈先祖衣锦还乡带回十三担银子把窑顶压塌了。百度上说:该村的许多村落遗址都是当年贡生举人、进士翰林及县令知州、老爷少爷们的官邸,这些充满旧式府第风范的古老园林,有的已断垣残壁,有的风貌俨然。
浑浊的无定河水在村子下面淌过。河床。河道中的跌水,水量太小,称不上瀑布;但即使如此,在河边小坐片刻也感到震彻心肺了。
清涧县城是著名作家路遥的老家,县城里特意修建了“路遥图书馆”。
另注:前面文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句,有博友提出此词实出于胡乔木之手,查了一下资料,这个说法源自《炎黄春秋》杂志在对胡乔木专访中胡乔木自己说的。俺个人对此深表疑之。
在办案的具体方法上我们采取
一,办案时间注意保密工作,县纪委信访室要求信件必须镇纪委亲自签收,是有道理的。我举一个发生在这周星期一的案例,我镇崖头村因为去年换届选举,村里出现了派性,一方反应另外一方违法违纪,上告到县纪委信访室,由于办案的包村干部工作失误,让被举报者偷看了信访案件内容,导致另外一派在次上访。严重影响了我镇纪委的形象。
二、办案多听群众说,多开诸葛亮会。
三、办案注重程序,轻口供重证据。
可爱的小白兔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名字叫小白。因为小白兔的样子很可爱,所以我喜欢它。
小白兔体型高高的,全身雪白,头上有两只长长的大耳朵,它的耳朵笔直的竖着,特别灵敏,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稍微有一点动静,它的耳朵就会“唰”地竖起来,灵巧地四周转动,寻找声音发出的地方。它的眼睛红红的,像红宝石一起光彩夺目。三瓣嘴一张一合,可爱极了!它的四条又长又有力的腿,非常搞笑,前腿稍长,后腿稍短,跑起来一蹦一跳的,胖胖的身体后面长着一个像小毛球似的尾巴,滑稽极了!
小白兔吃饭的时候非常有趣,记得有一次,我们给它喂食,它看见主人来了,又是竖耳朵,又是舔嘴巴,瞪大眼睛,仔细的观察周围的动向,看见食物了,一下子猛扑进饭盆,努力地用它那三瓣嘴嚼,不一会儿,饭盆已经空空如也,这时用嘴巴舔着饭盆,发出哀求的嘟哝声,仿佛让主人给它填食,如果主人给它吃的是萝卜,那更是“美餐一顿”了,只见它先用长长门牙啃去最小的一块,再用大门牙用力的咬萝卜的大部分,直到吃去一半后才放心大口吃,一点儿也不留。。。。。搞笑极了!
我喜欢我们家的小白兔,你们喜欢它吗,是不是也觉得很可爱呢!
上面提到的xxx是袁家沟的白炳凡,他曾经在看机器的时间,因为上厕所不方便就直接尿到机器里,造成机器爆炸,他本人被开除。在村里没有一点威信,在袁家沟流传的民谣“炳凡的油不能用,刘的鞋不能穿”指的就是白炳凡(小名叫刘的人因为人高马大他的鞋谁也不能穿)。
他自称他从1985年开始写书,一直到今天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他本人文化仅是小学文化,自称在华商报刊登了文章,被人一问他竟说是写了正在邮寄。不学无术,坑蒙拐骗之徒。
此人编故事说自己有毛泽东写沁园春。雪的墨盒,是一个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袁家沟人谁也不会相信他能写出书。
“晴耕雨读”的出处?
“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中人。。。”
我是在《血色浪漫》里,看到知青们奔赴陕北时路上念出这句诗,从此记住了这条河。
站在那两个大大的山包面前,两千多年前那段的故事就鲜活在眼前。
感谢分享:)
新年快乐。
古朴山村,原貌展示;历史节点,蒙兄拂拭。
辛苦了!考证这么细致
俺一会儿就研究一下无定河。
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机,无论是黄土高坡,还是冰雪高原,这一面说明人是强大的。呵呵,不过生命也是脆弱的。最最感叹的就是西西可里的羚羊和牧羊人。
无定河的瀑布也很壮观,昨天刚从朋友那里看到他在尼加拉瓜大瀑布拍的照片,没我想想的漂亮,可能他拍摄的原因。(试过了这里不能填照片,记得以前可以呢)
P.S:KTV的时候我和好友经常点“黄土高坡”,第一句就会很震撼。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