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走进西汉汉阳陵博物馆
无论人类以前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走进博物馆。
在我们此次西安之行中,寻梦在最后一天安排了去参观西汉汉阳陵博物馆。由于,汉阳陵地处在咸阳境内,路途较远,交通不便。虽然,有两趟公交车是开往汉阳陵的。但是,车站距离博物馆之间尚有距离。加上,公交车的发车等待时间,怕我们的参观时间会不够。另外,我们由于当晚要坐晚上的火车回京,在多种方法之间权衡了半天,最终寻梦在酒店门前找了一辆出租车,我们花了150元包车前往。
从酒店出发,一个小时左右的高速,我们来到了西汉汉阳陵博物馆。
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141年)的陵墓。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这幅幻影成像节目的截图。幻影成像采用的是国际上先进的影视成像技术,穿越时空,带我们回到那遥远的时代,在我们面前演绎了昔日西汉皇帝丰富多彩的宫廷生活中。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执政期间,他崇奉“黄老之术”,轻摇薄赋,减笞去刑,和亲匈奴,与民休息,据史书记载,当时社会“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被后世赞誉为“文景之治”,为其子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坐西向东,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其四周则分布着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及礼制建筑遗址等;宽110米的司马道向东直通5公里之外的阳陵邑,司马道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10000余座,一如当年天子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
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坚执鋭、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累千成万、生动异常。可以说汉阳陵是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 生”丧葬观念空前盛行的真实体现,也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
左侧男立俑高63厘米。陶俑的发式为前额中分,再由脑后挽至冠下梳成髻。陶俑由内至外身着三层右衽曲裾深衣,最外面一层为白色,衣领、袖口、衣襟等处皆有红色锦缘。陶俑天庭饱满,面庞圆润,眉目清秀,唇上有须,呈八字外撇状,紧闭双唇,显得安静闲适又恭谨唯命。
文景之治,
阳陵,以精美人俑著称~~
还要带鞋套的吗?
博物馆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