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龙泉峪》
![](http://sta.517huwai.com/public/images/web/loading_1.gif)
![](http://sta.517huwai.com/public/images/web/loading_1.gif)
帝陵北望气如山,
跃上葱茏十八弯。
龙泉古城呈土色,
蜿蜒逶迤作龙盘。
四百年来风雨浸,
五千载去岁月艰。
且喜水流云亦在,
华夏今日写新篇。
《和一直走》 蒙泰恩 2010·8·11
一望苍青上高山,
残墙龙扭几道弯。
香屯村老藏幽谷,
长涧潭清看深峦。
风霜百载说旧事,
忧苦千年话新艰。
未问行人归心促,
何须云色诱诗篇!
《因用前韵再和一直走》 蒙泰恩 同日
百二山河自心间,
长墙廖寂想风烟。
古村花路云遮护,
苍壁祥光日落偏。
深涧水潺行人悦,
青丛杂莽绿草绵。
邀知岭后山前事,
屈指从前解茫然。
《三和一直走》 蒙泰恩 2010·8·12
烟遮雾拢走青山,
踏破林深扰鸣蝉。
修谷幽回聆流水,
残墙惊断借绝岩。
漫漫弥空襟怀阔,
绵绵长岭意气闲。
江山无语谁感慨?
莫只凭风壁上观。
《四和一直走》 蒙泰恩 2010·8·12下午
满目萋萋自青山,
堞台依旧入岩弯。
百年村落香花绕,
千尺悬崖古松盘。
深谷应闻游客笑,
绝颠更恻戍夫艰。
龙潭相照青云色,
且向长空赋诗篇。
《咏香屯村 五和一直走》蒙泰恩 2010·8·13
老村幽雅隐山间,
香花古道四百年。
长城耸峙绝颠后,
清谷溪盘大桥前。
游客心奇惊美色,
农家爽朗对笑言。
一程徒步成欢喜,
无处风光不尧田。
《咏香屯残长城 六和一直走》 蒙泰恩 8·13
危墙远眺入云间,
数代兴衰忆昔年。
盘转楼头多风雨,
高低堞口少狼烟。
战事休生荆莽乱,
偶游仍念戍征艰。
自有行云流水册,
长台绝壁对无言。
《七和收尾 应题咏龙泉峪》 蒙泰恩 8·13
百折千曲过巉岩,
一路清溪解愁眠。
潜鱼召唤蟠龙界,
香花绚烂有情天。
乱石颠簸幽谷道,
珍珠迸裂漱心泉。
携友悠哉欲何往?
不厌痴痴山水縁。
《和一直走、蒙泰恩兄》 北国 2010·8·11
一日出行情万千,
壮志已攀白云间。
五千文明是底蕴,
天地迸出美诗篇!
香屯昨日梦已去,
今朝风景谁流连?
天若有情天亦老,
银河渡过需万年。
《和友人》 冰糖 2010·8·11
碎石残垣老青天,
近树远山旧容颜。
前尘往事莫相问,
半盏薄酒皆云烟。
风来云开日半掩,
携手同游笑意绵。
日暮迟迟人不倦,
此心长留碧水间!
《和冰糖》 拉萨 2010·8·12
青山碧水白云天,
古村香路展淑颜。
晴耕雨读莫相问,
此去前程是风烟。
四百春秋黄花掩,
红袖翩翩意绵绵。
将军台上人已倦,
只留丹青在人间。
《长城-与友人 》 老张flying
风雨沧桑历数年,
金戈铁马弹指间。
残垣不忘匈奴恨,
雄踞悬壁守狼烟。
崇山峻岭身姿展,
龙腾虎跃舞威严。
传说亦老魂亦在,
横亘万里笑傲天。
《和诗》 杜泵
李白斗酒诗百篇,
未闻长城有谪仙。
千里苍龙分农牧,
万丛青山接云天。
四海和悦台湖静,
历代拓疆备尝艰。
秦皇若在应慨叹,
游客纷纷不戍边。
(照片来自以他念月)
关于龙泉峪长城
龙泉峪长城坐落在十三陵北部二十余公里的山巅,属于延庆县大庄科乡,因长城脚下的小村庄龙泉峪村而得名。龙泉峪长城的墙体由本地出产的土黄色花岗岩砌成,如一条巨龙盘旋起伏于山岭之上气势不凡。这段长城东接西水峪、黄花城长城直抵箭扣,西边却在刚过昌(平)赤(城)公路后戛然而止。由于其北边营城一带还分布着几道长城,因此有人认为这里并不是内长城的主线。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则是——内外长城的分节点可能不是箭扣的北京结而是其北面的九眼楼。
龙泉峪长城是否是内长城主线的问题可以留给专家们讨论和考证,但是这一带长城的作用及其分布还是有可说之处。龙泉峪长城距旧北京北城墙约60公里,距离明代皇陵只有十几公里。这就是为什么其北边这条进京通道上关隘林立(永宁、罗家台、营城)、长城密布的原因——这里是明代北京防务的一个重点。
长城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在进入多山的河北北部地区后,长城或因山为险而出现中断、或因沿山谷做纵深布置而出现多道城墙、或因据山口营建敌楼而形成点状布置。龙泉峪长城的戛然而止和蒙泰恩诗中说的“残墙惊断借绝岩”就是具体表现。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北京境内的五、六百公里长城中,有一百多公里就是利用自然山体形成的。
顺便说一句,现在被户外界常常提起的香屯和旺泉沟就分布在龙泉峪长城的南北两侧,附近的莲花山和大庄科的红色旅游也值得一看。
关于这组诗
这是一组关于龙泉峪长城的唱和诗,作者都是这里的网友。诗作现在征得13首,而关于这些诗还有个缘由。那是参加这次龙泉峪之行归来后的一天,我自己去北京民族宫参观一个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展览。展览介绍少数民族的文物、服饰和乐器,资料翔实很是引人。从民族宫回来的路上想到:擅长旧体诗的蒙泰恩这次因为工作忙而没有为香屯写诗,不免让人感到遗憾。于是把在回家路上想到的8句用短信发给了在外地的他,信末加注——老猫不在、老鼠翻天之作也。这8句中,我用前4句描述了龙泉峪长城的气势。其中前两句分别由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毛泽东的“跃上葱茏四百旋”转出。5、6句对偶写史。末两句用了水流云在的典,是想表达要用这种安静和从容面对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大局。
短信发出不到十分钟,蒙泰恩就发来了鼓励和修改意见。现在的龙盘和五千载去就是从蛇盘和五千余载改来的。又不到半小时,才思敏捷的他已经发来第一首和诗。当晚和次日早晨,他又接二连三发来两首。至第三日也就是今天,他共完成了七首唱和之作。他的作品,无论在遣词、意境和用典,还是造像(诗歌是形象思维)、抒情和感怀都胜人一筹而更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且多有佳句。现在知道陆游一生的一万首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啦!但是蒙泰恩却说就是再努力也追不上乾隆同志的4万首,而且坚持说是我的第一首起了药引子的作用。呵呵,我愿意作这样的“药引子”,现在老猫出来了,其他朋友也写了很好的作品,老鼠可以收兵啦。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它赋予了我们一种华夏民族独有的形式美和精神美感。传统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描绘事物时又具有简练、准确、传神的特点,学习这些对于我们不无益处,尤其是在民族急剧走向现代化的时代大潮中。我想,这应当是古典诗词今天的意义所在。
诗已成龙,如长城~
赵老师的萝卜开会叫“群英荟萃”,芥末多的诗人开会又该叫个啥?![呲牙 呲牙](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14.gif)
惊叹老师及几位队友的才学,学习了。![强 强](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80.gif)
呵呵, 我也和一首打油诗,其实具体地方我没去过。莫笑,莫笑。
有机会一起走走。
李白斗酒诗百篇,
未闻长城有谪仙。
千里苍龙分农牧,
万丛青山接云天。
四海和悦台湖静,
历代拓疆备尝艰。
秦皇若在应慨叹,
游客纷纷不戍边。
长城-与友人
风雨沧桑历数年
金戈铁马弹指间
残垣不忘匈奴恨
雄踞悬壁守狼烟
崇山峻岭身姿展
龙腾虎跃舞威严
传说亦老魂亦在
横亘万里笑傲天
注:看完楼上几位老师的文采,忍不住手痒,请多批评指正。龙泉峪没去过,主要是表达对长城的感情吧。
香屯之行,收获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
一句谢谢不能表达什么,一切都在心中![微笑 微笑](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1.gif)
辛苦了,您![啤酒 啤酒](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58.gif)
改日和您痛饮几杯!
哈哈,蒙大哥真的好神!
不过老师不要谦虚,若不是老师牵出这个头来,蒙大哥不知道要拖到啥时候啦,哈哈
嗯,老师说的真好。
汉语,中文自身的美丽是值得人一辈子去体会感受的。![微笑 微笑](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1.gif)
WOW...![可爱 可爱](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22.gif)
古体诗也扎堆出现啊。。。。。。
弄个燕外诗社啥的吧,都是强人。
谢谢雪人,一会儿俺有一篇自白,欢迎围观。
欢迎,欢迎!
您看,您发的这个回复就是没有显示您的帐号的。
我看到的提示是‘517户外系统提示’ 发出的回复。
查了一下,本周内我自己碰到过两次,俺去提交给技术达人青松去。
第一篇很有气势,更多吟古;
第二篇展望未来,期待明天。
字如其人,诗如其人~~篇篇精彩~~望这种活动长办长新!![可爱 可爱](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22.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