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药(旧作修订)

    心口又疼了一天,算来已经快一个星期了。去看医生,心电图却没什么问题——我去看中医,老专家号,却没人给我号脉,量血压、测心跳、做心电图,难道是现代的望闻问切——于是这位老专家中医诊断我是心气不足,气*不畅(我怎么也看不出是什么字,却也不是“血”),流利地开了一长串草药的一副药方——只是,我到现在都还在犹豫是不是该信任她老人家。所以,两天过去,我还没去取医院代煎的汤药。
  颖颖问,该不会是妒妇汤吧?我晕。
  
  其实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相信中医的,现在看来怎么有叶公好龙之嫌。不过,按照这位老专家的看法儿,我也看不出和西医有什么不同,除了最后开的药。而在那样一座现代化大楼里,看着穿白大褂的医生,实在是一点中医的中国味道都没有了——我开始怀念旧社会,身着长袍,手拈长髯的医生, 坐在红木椅中,一枝羊毫,写下一个个草药神秘美丽的名字,那店堂必是略有些昏暗,空气里弥散着安静的药香……
  那么,与其说我是相信中医,不如说是喜欢中医吧。若追究缘起,只怕,还是红楼。
  
  有人说,酒之于红楼,不可或缺。倘或来个删掉酒的红楼版本,那多少故事只怕也只能随之删除了,这红楼可还能看么?自然,不能。
  那么,中医之与红楼,只怕更是不离不弃——林妹妹可能一日不吃药么?宝姐姐若没了“冷香丸”,哪里能引得宝玉去看了她的金锁,才有了这三人日后草木前盟还是金玉良缘的纠葛。
  只是,忽然想到,论表记,宝钗有金琐,黛玉没有;就连吃药,宝钗有自己的冷香丸,黛玉也没有。虽然黛玉一直吃人参养荣丸,后来又加了天王补心丹,却左不过是通用的方子。倒是后来宝玉想为妹妹配一副药名儿古怪,比别个不同的药,凤姐也佐证此方并非空穴来风,结果只是招来王夫人一通敷衍和反对,想来那点银子算不得什么,不喜欢林妹妹才是真的。何况,又有宝钗这个亲外甥女在,说话办事又都无不落在她心坎里。但我总觉得,除去她嫌黛玉可能妨碍宝钗嫁给宝玉这个根本的原因,还另有一层隐情。
  
  想那王夫人也是金陵王家的千金,二小姐,大观园众小姐的生活起居在我辈眼中已足够奢华,但她还慨叹比不得她们享过的福,可见当日在家做小姐时是怎样的情形。嫁进贾府,公婆面前却不讨喜,贾政是个假正经不说,房里还已经有了两个姨娘,尤其那赵姨娘,和这样的人共事一夫,这位大小姐的委屈真是无法为外人道啊。
  而那时候,黛玉的母亲,贾敏小姐还待字闺中。这王夫人是新媳妇,侍奉公婆、先生和小姑,是她无法推脱的责任,在公婆、先生那受的委屈如果说或多或少是直接的,那和小姑之间的矛盾就更微妙而无法言表。
  本来婆媳和姑嫂就是人类永恒的矛盾,但婆婆无论如何是长辈,王夫人接受的也是严格的闺阁伦理教育,即便婆婆不大喜欢她,但大家礼数上也都过的去,贾母也说,不能说话也有可疼之处,可见在贾母心中,还是有她这个儿媳妇的一席之地的。这王夫人昨日在家还是备受呵护千金万贵的大小姐,今日过门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姑享受着她以前的尊荣娇贵,自己却只有小心伺候的份儿。而看黛玉的文采精华,不难想象当年贾敏小姐是怎样的风流才女。先有贾雨村感叹,怪道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度其母必不凡。后有贾母一见黛玉便伤感落泪,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贾母喜欢的是有灵气的女子,凤姐、晴雯得入她老人家法眼,虽地位天差地别,本质却都是风流之人那,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不喜欢王夫人,而王夫人喜欢的是袭人而不是晴雯。而这灵气,恰恰是王夫人丝毫没有的。想她在家做小姐的时候,自己和姐妹哪里懂得什么诗词歌赋这等风雅之趣。想来,贾敏尝试过和她的嫂夫人就这些她所熟知的事物交流,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多的是风花雪月,而没有王夫人作为媳妇的柴米油盐。可这于王夫人,却成了火上浇油,最后一根稻草。受点委屈也罢了,还有伦理抗着,可偏偏是个灵气逼人的女儿,直照出她的庸俗浅薄。嫉恨,就此种下了,而且,再没机会化解——不久,贾敏也出嫁了,再后来,去世了……
  当她多年以后,人到中年,已经做了母亲,甚至也做了婆婆,多年媳妇熬成婆,早已没了当年新媳妇的紧张和敏感,而换成她那个年纪的太太应有的从容平和,何况,她还有邢夫人这个陪衬(邢夫人应是贾赦的续弦,贾赦的原配夫人想来怎样也不会如此不堪),有比较才有鉴别,怎样都能显出她的好来。所以,当她见到黛玉,这个可怜的没娘的孩子,开始,想必也是想好好照顾她的吧,所以也再三的携她上炕,也不象是作戏,还是有几分真心的。
  只是,她的命根子宝玉,一见了他这妹妹,就高兴的胡说八道不提,还砸了他的命根子,那块玉。往后,两个人一起吃一起睡,好成一个人,她那金玉良缘的外甥女来了也没法更多的吸引宝玉,何况,还有贾母,那样无微不至地疼爱着这个外孙女,她的外甥女,终究是外人。而黛玉,也是越来越显出她的孤高清傲,目下无尘,在王夫人眼里,真是越来越像当年她的母亲……
  正所谓新仇旧恨,黛玉这可怜的孩子,真是自己都不知道哪里得罪了王夫人,反正王夫人就是不喜欢她。至于王夫人对晴雯下的那么狠的手,除了她不喜欢晴雯的性格,除了她下意识说出来的,眉眼有些象林妹妹,只怕还有一层对这许多年来在这种大家族里对婆婆表面恭敬的一种情绪爆发——晴雯是贾母给了宝玉的准姨娘,王夫人虽不喜欢,也是敢怒不敢言,更有一层,我自己的儿子,您凭什么管那么多?明明是自己生养的儿子,却明摆着是跟自己没什么感情的婆婆和不喜欢的黛玉、晴雯最为要好,婆婆没有办法顶撞,黛玉也不能明着欺负,最多是冷落,一个小小的晴雯,抓住些莫须有的罪名,还整治不了?
  我曾说过,红楼梦中最讨厌的人莫过于王夫人,是只想从书里揪着领子出来狠狠抽两耳光的那种无比的厌恶。只是,有时候平心静气地想想她的处境,也不难看出她是怎样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千金小姐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更年期妇女的,虽然我真的不想承认,可我不能装没听见刘姥姥说,当年,她在家做二小姐的时候,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姥姥二进大观园,临走,她还给了一百两银子,叫回去作个小买卖或置几亩地,只别再求亲靠友的。看的出来,她是真的怜悯姥姥一把年纪的人,还要让人取笑来逗乐,本质上,并不是没有善良的一面。
  但,还是讨厌她。
  倒是凤姐,无论如何我不会相信她会在八十回后弄出什么掉包计这种拙劣的伎俩,因为细心点看,就不难发现,其实她是维护黛玉,疼爱宝玉的。当然,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她紧跟贾母,贾母宠谁,她自然都在眼里。但,这也够了。
  
  怎么从中药扯了这么远,快成了王夫人的心理报告。其实是想认真说说红楼里的医、药的,现在成了认真的跑题。也罢,下次。
  我还是先去医院把那些药拿回来吧,好歹,是老专家开的。
  
  二00四岁末
  草于还泪轩
纳兰晴雪发表于2010-07-23 16:49  
分享到 
赞过
(700次阅读/15个评论/1人赞过)
    蜗牛牛
    擦汗吓了一跳!
    糖醋鲤鱼
    红楼可爱
    跟头
    有点开窍了抱拳
    蒙泰恩
    一篇红楼,说不尽道不明~~
    王季米饭

    泪眼婆娑

    笑看红楼

    天意弄人

    怎堪回首

    世事难料

    谁人知了

    总是常情

    使人知了

    爱你在心

    谁人知晓

    终使知晓

    障碍不少

    突破重重

    终难。。。。。

    王季  小感

    也跑题了 哈哈哈

    拉萨

    姐姐,多吃饭.太瘦了不好.微笑

    北国
    注意身体啊,心情总是伤感会使身体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
    条条
    吓。。文如当时心境吧?跑题了,也罢,下次偷笑
    zibao

     

    楼主写的真好。个人觉得:从小说角度讲,四大名著,最难读的就数红楼梦了,最感慨的就数水浒传了,最文艺的就数三国志了,最扯淡的就数西游记了。

     

    为啥不说红楼梦最文艺?因为红楼梦比三国还讲究人物性格养成,不是一般人能写的明白的,前前后后、草蛇灰线、千里呼应,都是作者啼血而成有感而发,但是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展现极其内心动向甚至其心理养成,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有逻辑,极其值得玩味。。。太文艺了,也太不文艺了,人物简直就是生在书本里演戏,太逼真了,太鲜活了。。

     

    超崇拜曹雪芹,如果我是乾隆就让他去户部理财,性格洒脱但是心思缜密呀。

     

    曹雪芹的真情实感,落于笔下,就是把整体环境和人物个性结合的极好,在那个压抑但是又极度腐朽奢华的大家族里面,每个人的政治地位(天生血统)决定其经济地位、进而决定其角色,而每个人的性格又促使这个角色有不同的各色主张引发了一系列看似平常纷乱,却丝丝入扣进展而发的情节故事。。

     

    曹雪芹写个书,累的是心,耗的是血,落的是笔,动的是情。。。也算是一类真汉子的剽悍人生路吧。。。

      咳嗽。真的,这个是自己个儿总结出来的。。当年也多愁善感过,现在每隔个个把年就会犯一次,最近的是和老婆一起看“飞屋环游记”,开场那段儿,我们俩哭的哗哗的,出来就直奔老金家朝鲜冷面,冰镇住了那份儿犹豫。。。。一定要开朗,文艺不是生活,情绪不是文艺。一爬山,心胸就开阔多了,看事务的角度也就变了。

      多走走,压抑时,切忌红楼梦,看看戏剧,爬爬香山,祝健康握手

    贾滔

    个人感觉王夫人喜欢袭人是因为袭人会站在王夫人角度考虑问题,而感觉晴雯和黛玉从没站在王夫人角度考虑问题,自然不讨王夫人喜欢。微笑

    小果-沐沐
    拥抱

      拥抱

      最近真的没读……

    第五维度
    吓一跳,原来是旧作。

      ……

      我改改标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