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队: 一直走
联系方式: 登录后可见
发起名义: 个人活动
公 开 度: 所有人可报名, 需批准
活动类型: 登山
活动性质: 非营利性 查看声明
活动强度: 业余户外0.5
起止时间: 2010-03-21(周日)至2010-03-21(周日)
活动地点: 北京 京西门头沟
出 发 地: 北京
人数限制: 22人
费用估计: 5元/人 查看明细
报名截止: 2010-03-19 18:00
集合时间: 9:15
集合地点: 地铁平果园南侧物美超市出口(第二集合地点:圈门370终点,10点。)
【景点线路描述】
古道出京入西山,
跃上峰庵十八盘。
过山总道王平口,
一路蹄窝现奇观。
黄草梁上秋风紧,
黑爨底下冬火燃。
历尽千载今犹在,
关城耸立大山间。(拙作《咏京西古道》08·3)
京西古道是北京西部的一个古代道路系统,概况是:古道从长辛店大灰厂、圈门和三家店三处进山,在王平口会合后经木城涧翻大寒岭进入斋堂川;随后古道过爨底下、上黄草梁,到达河北麻黄峪出北京界。广义的京西古道还包括古香道,如妙峰山香道。京西古道至少在元明清三代已存在并且是京城的经济命脉和防卫重点。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古道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它静静的躺在京西的群山中,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它的历史……
京西古道可以设计出许多不同的走法,如穿越灵山、翻越黄草梁等。本次选择走圈门—风(或作峰)口庵这13华里的一段,往返共13公里左右,上升700余米。
这段路线的特点如下:
1·经过三座古关城—圈门、天桥浮、峰口庵;
2·两座古桥—孙桥、梁桥;一串古村庄;
3·横岭的明碉暗堡和三义庙遗址;
4·京西古道上最经典的蹄窝阵;
5·拉拉湖的天梯;
6·圈门的古戏台及京张铁路运煤支线——圈门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对话的地方;
7·观景台—站在风口庵可以东望北京平原、西揽铁砣山、抓髻山、青水尖诸峰;8·十八盘古道,最宽处达到6米的石砌古道。
9·最后,我们行走的这条大沟就是地理意义上的门头沟。
线路行走特点:
前4公里走公路缓慢上升300米、平均每公里上升75米;后2.5公里是崎岖陡峭的山路累计上升416米、平均每公里上升160余米。强度大体相当于从香山邮局到新望京。训练强度应当是在100分钟内完成单程(上升)。本次不是训练,加上沿途介绍情况耗费时间,预计两个半小时登顶。【费用明细】
均为公交刷卡,无门票和其他费用。【行程安排】
10点,离开圈门;12:30登顶-午餐、参观;14点,下撤;16点,圈门、结束活动。【装备要求】
1·带手套。保护你的手,尤其是下山一旦身体失去平衡时;
2·一双舒适合脚的户外运动鞋。可以多带一双袜子备用但是不要穿新鞋上山;
3·是否带登山杖和护膝随个人习惯;
4·带上个人药物,如创可贴;
5·登山要出汗,你的服装要便于调整,贴身不要穿纯棉。
6·有手台的带上(没有的不做此项要求)。【活动说明】
1·带简单一餐及水。山上没有饭馆,如果忘了带饭你需要现场“乞讨”。乍暖还寒时节,最好带热水。
2·山里气候多变,如果你的服装没有防水功能,不妨在你的背包里放一把伞。
3·我们是一个临时的团体,提倡每个人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向需要帮助的伙伴伸出你的手。
4·活动封面照片为本次活动经过的第一道关城—圈门过街楼。这个门洞是圈门之门、门头口(附近村名)之门,也是门头沟之门。这个过街楼还和乾隆同志有关。照片来自朋友7N,特此致谢。
5·下撤预案:最危险的十八盘有多条防火道可达,紧急情况下车辆可以上山救援。但是要到山下租车,带点银两。如遇雨雪天气,将不走危险的天梯而改走十八盘老路。
6·活动结果: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苏轼) 期望别太高。
7·活动强度可能比0.5高一些。
8·到点出发不等人。你不妨按9点集合安排时间,迟到就要自己追了。记住:队伍离开圈门后沿沟底一直向西直达垭口。
9·增加一条。因为今天北京大风沙尘,难免会影响队友明天出行的心情。明天的活动大家可以自由退出,但是请电话、短信告知。
【517温馨提示】
1)报名方式:系统报名,点击活动封面照片下的“我要报名”橙色按钮。
2)为了您的安全,请购买保险,517保险和各大保险公司以及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保险公司战略合作,为大家推出多款保险。5元支出,几分钟操作,即可多一份保障, 立刻购买
3)请了解517平台的定位以及活动规则,参见 517活动规则
4)请了解活动强度,确定自己能够参与,立刻查看 517活动强度分级
该活动有22人参加,已经有17人进行了活动点评。 立刻去点评
4.7 线路精彩程度
4.8 领队带队水平
4.7 描述符合程度
今天走的挺爽,学到很多东西,谢谢一直走老师,游记等我慢慢写呀。
哈。。。
祝大家都玩的开心。
老师,明天我空降
和一直走老师一起户外很惬意的
登山不怕路途难,
吃苦流汗作休闲。
永定河水腾细浪,
景山回看一泥丸。
十人香八春日暖,
八士关子冬夜寒。
犹记阳台山欲雪,
八级风里尽失颜。
关子,在沿河城西石岩沟。
用诗词软件一验,已有多处不合平仄,始知毛泽东所言“旧体诗束缚思想”之意—你必须找合乎要求的字填入。
但也正由于遵循严格的平仄规定,中国古典诗词才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初稿写于1935年冬,后经多次修改,成为我们现在所见的定型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次偶然的机会跟一直走老师去探访古道,却长了很多知识,喜欢一直走老师的故事更欣赏他的博学。不过这回得神支了,周六活动后不敢连着两天走,没体力...看到您又出来带活动就不担心跟您走的机会少了
《咏京西古道》其二 一直走
一马出京是平川,
灵山只隔数重山。
百转千回虽辛苦,
一过灵山上高原。
人未动,诗已行。
此行至此已集得诗歌18篇(含几首打油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
《西厢记·长亭送别》 王实甫
《登京西古道,过牛角岭关口》
《过京西山中马致远故宅》
《百景长沟念旧游》
《上峰口庵道中》
《冬末暮色中过福州往宁德》
《宿闽东乡间》
《忆马嵬坡过杨贵妃墓》 以上7首蒙泰恩
《古道踏雪风吟霜》 纳兰晴雪
《和一直走》 胡子
《答一直走》
《答小薇》 2首北国
《咏京西古道》
《咏京西古道》其二
《赠陶然吹雪》
《赠纳兰晴雪》
《答友人》 5首 一直走
小新驴 报道 十分期待啊
O了 是啊 我都看到了 一直走大叔很是博学呢 我只有屁股后头跟着的份啊
过京西山中马致远故宅。07/7/15
空庭老树牖生苔,默许西风认故宅。古道才觉行人影,清泉又过小桥来。
*:故宅在门头沟区王平口镇西落坡村,民间传为马致远旧居,村中多马姓人也。村西尚有大寨遗址,俗传为宋徽、钦二帝拘留地,聊备一说而已!村东山上有京西古道。“老树、西风、古道、小桥”致远小令句也。
绿野“一直走”老师相约徒步四十里关沟,余因它事,不能与行,因忆历次过关沟而奉小诗以寄。 07/12/1
百景长沟念旧游,云去云来心自留。涧响琴鸣岩下水,*1红妆艳裹岭头秋。关高石镌天王怒,*2崖陡俗传五鬼愁。*3凤冢休嗟寒草色,*4红旗更忆踏烽堠!*5
写诗多用典故是一件招人讨厌的事,但有些胜迹之所以是胜迹,就是因为有着无法避开的史实或民间故事。*1:关沟七十二景有弹琴峡,87年去游玩时,犹能在四月中见到崖下薄冰,犹能听到轻微的水琴鸣响,现在估计已经彻底绝音了吧?*2:居庸关有云台,上有宗教石刻甚美。*3:五鬼头:弹琴峡所在山岭,有“霍家五兄弟”的传说故事流传。*4:凤冢:明正德皇帝微服私访去大同,得民间美女李凤姐。回京时,凤姐死于居庸关,葬关西山上,传说墓草皆白色。*5:红旗:红旗是革命的旗帜、胜利的旗帜。这个好理解,李自成的农民军因为明总兵唐通议降,大开居庸关城门,农民军风卷残云、一路奔袭,杀至德胜门下,一条绳索逼死了崇祯帝。
上峰口庵道中。07/9/2
久未登高远荆棘,岩畔蝶花看新奇。行程莫问山远近,绝颠方览众峰低。
*:口占此诗后,路遇绿野一直走老师,相谈甚恰。
,凑凑热闹~~
,
和过一首文天祥的词在游记“冬末暮色中过福州往宁德”里~~,请批评
已看过,我喜欢诗,对词感觉差些。我认为你这首写的好:
一程暮色远相邀,半是青山半海涛。腥风未解春寒陡,细雨应知逸兴饶。雾月偏觉村灯灿,晨明谁忆鸟声悄。空有胸怀情难已,忍顾薄岚锁寂寥。
我是洋葱头 共14张照片
买茉莉 共19张照片
或者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517
今天走的挺爽,学到很多东西,谢谢一直走老师,游记等我慢慢写呀。
哈。。。
祝大家都玩的开心。
老师,明天我空降
和一直走老师一起户外很惬意的
门头沟天气预报(2010-03-20 18:00发布) 查看未来4-7天天气预报 天气图例
登山不怕路途难,
吃苦流汗作休闲。
永定河水腾细浪,
景山回看一泥丸。
十人香八春日暖,
八士关子冬夜寒。
犹记阳台山欲雪,
八级风里尽失颜。
关子,在沿河城西石岩沟。
用诗词软件一验,已有多处不合平仄,始知毛泽东所言“旧体诗束缚思想”之意—你必须找合乎要求的字填入。
但也正由于遵循严格的平仄规定,中国古典诗词才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初稿写于1935年冬,后经多次修改,成为我们现在所见的定型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次偶然的机会跟一直走老师去探访古道,却长了很多知识,喜欢一直走老师的故事更欣赏他的博学。不过这回得神支了,周六活动后不敢连着两天走,没体力...看到您又出来带活动就不担心跟您走的机会少了
《咏京西古道》其二 一直走
一马出京是平川,
灵山只隔数重山。
百转千回虽辛苦,
一过灵山上高原。
人未动,诗已行。
此行至此已集得诗歌18篇(含几首打油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
《西厢记·长亭送别》 王实甫
《登京西古道,过牛角岭关口》
《过京西山中马致远故宅》
《百景长沟念旧游》
《上峰口庵道中》
《冬末暮色中过福州往宁德》
《宿闽东乡间》
《忆马嵬坡过杨贵妃墓》 以上7首蒙泰恩
《古道踏雪风吟霜》 纳兰晴雪
《和一直走》 胡子
《答一直走》
《答小薇》 2首北国
《咏京西古道》
《咏京西古道》其二
《赠陶然吹雪》
《赠纳兰晴雪》
《答友人》 5首 一直走
这次去不了了,下次有机会跟老师走京西了
小新驴 报道 十分期待啊
我也只走过一回,还和这次不同路线,所以也很期待,想听到更多的故事。
O了 是啊 我都看到了 一直走大叔很是博学呢 我只有屁股后头跟着的份啊
一路青青古径盘,
踏漏顽石上云关。
斜照霞阳松林远,
莺声几句过山尖。
过京西山中马致远故宅。07/7/15
空庭老树牖生苔,
默许西风认故宅。
古道才觉行人影,
清泉又过小桥来。
*:故宅在门头沟区王平口镇西落坡村,民间传为马致远旧居,村中多马姓人也。村西尚有大寨遗址,俗传为宋徽、钦二帝拘留地,聊备一说而已!村东山上有京西古道。“老树、西风、古道、小桥”致远小令句也。
绿野“一直走”老师相约徒步四十里关沟,余因它事,不能与行,因忆历次过关沟而奉小诗以寄。 07/12/1
百景长沟念旧游,
云去云来心自留。
涧响琴鸣岩下水,*1
红妆艳裹岭头秋。
关高石镌天王怒,*2
崖陡俗传五鬼愁。*3
凤冢休嗟寒草色,*4
红旗更忆踏烽堠!*5
写诗多用典故是一件招人讨厌的事,但有些胜迹之所以是胜迹,就是因为有着无法避开的史实或民间故事。
*1:关沟七十二景有弹琴峡,87年去游玩时,犹能在四月中见到崖下薄冰,犹能听到轻微的水琴鸣响,现在估计已经彻底绝音了吧?
*2:居庸关有云台,上有宗教石刻甚美。
*3:五鬼头:弹琴峡所在山岭,有“霍家五兄弟”的传说故事流传。
*4:凤冢:明正德皇帝微服私访去大同,得民间美女李凤姐。回京时,凤姐死于居庸关,葬关西山上,传说墓草皆白色。
*5:红旗:红旗是革命的旗帜、胜利的旗帜。这个好理解,李自成的农民军因为明总兵唐通议降,大开居庸关城门,农民军风卷残云、一路奔袭,杀至德胜门下,一条绳索逼死了崇祯帝。
上峰口庵道中。07/9/2
久未登高远荆棘,
岩畔蝶花看新奇。
行程莫问山远近,
绝颠方览众峰低。
*:口占此诗后,路遇绿野一直走老师,相谈甚恰。
和过一首文天祥的词在游记“冬末暮色中过福州往宁德”里~~,请批评
已看过,我喜欢诗,对词感觉差些。我认为你这首写的好:
一程暮色远相邀,
半是青山半海涛。
腥风未解春寒陡,
细雨应知逸兴饶。
雾月偏觉村灯灿,
晨明谁忆鸟声悄。
空有胸怀情难已,
忍顾薄岚锁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