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队: O不说也罢O,飞翔的蜗牛
联系方式: 登录后可见
发起名义: 个人活动
公 开 度: 所有人可报名, 需批准
活动类型: 登山
活动性质: 非营利性 查看声明
活动强度: 业余户外1.5
起止时间: 2014-02-22(周六)至2014-02-22(周六)
活动地点: 北京 香山
出 发 地: 北京
出行方式: 公交
人数限制: 20人
费用估计: 0元/人 查看明细
报名截止: 2014-02-21 17:00
集合时间: 8:00
集合地点: 白家疃西口
【景点线路描述】
白家疃村是一个很古老的村庄,在香山北部,三柱香脚下,小小五的东北边,有相当多的改革开放后建起的深宅大院,据村民说都是当时村干部卖地弄的,富了村干部,坑了村民,这些深宅大院属于小产权房。更有一大片别墅区,红砖碧瓦栋栋精美,却如同鬼屋,无人居住,原来这是违章建筑,拆卖都不合适,就这样闲置有十多年了。
近年白家疃村因曹雪芹小道而成了驴友们新穿越热点,曹雪芹小道,是连接海淀温泉山后和山前最近的通道。南起北京植物园黄叶村,经樱桃沟,三柱香至温泉镇白家疃村,全长约6.6公里,其中山间小道约2.8公里。据考证,曹雪芹在香山地区居住期间,经常沿小道从黄叶村至白家疃村。
相传当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经常穿越一条山中小道,去寻亲访友。如今,植物园内部这条小道上还有木石前盟、元宝石等惟妙惟肖的景点点,可能就是这些大自然的杰作,给了当年的曹雪芹取之不尽的灵感泉源。
曹雪芹从乾隆二十三年春迁徙到白家疃,到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去世,除乾隆二十四、五年南京之行(两江总督尹继善邀请雪芹到南京去做幕宾)外,在白家疃,整整生活了五年时间,这五年时间是雪芹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年,也是他生活最为艰难的五年,除了《废艺斋集稿》的收尾工作以外,他把精力完全投入到《红楼梦》的修改之中。
从白家疃上三柱香有三条小道,我想曹雪芹不会几年如一日都走一条道吧,这次我们把三柱香的三条小道全走一遍,由大家猜想曹雪芹大师常走的小道会是那一条。
北京的“三柱香”位于在海淀区温泉乡白家疃与香山交界处。南距卧佛寺2.2公里,东西走向,有三座紧邻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62米。阴雨之时,峰巅雾霭升起,宛如香烟缭绕,因此而得名。它的海拔虽然不高,却是京西著名的山峰之一。明、清两代被视为吉祥之域。
景泰陵是明十三陵外的又一座皇帝陵,埋葬的是明代宗朱祁钰。明朝土木堡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军俘虏,其弟在母亲的支持下登皇帝位,占了其兄的皇位,为代宗。英宗被瓦刺军放回后,代宗并没有让出皇位。待代宗病重时,英宗复辟重新当了皇帝,废了他弟弟的皇位,其弟死后按王爷身份葬在这里。后来英宗的儿子宪宗继位时,恢复了其叔叔的皇帝称号,称景泰陵。宪宗在位时出现了万贵妃乱政,狸猫换太子就是那个时候的事。
安一队的老队员不受名额限制,按时到集合点参加活动就可以。不能参加全程的可以参加部分路程,随时可以下山。
注:330路; 346路; 633路; 651路; 968路到白家疃西口
群QQ号:150627077
手机频率:437.800
水灵榭景点水灵榭废艺斋大门水灵榭入口
眺望三柱香
【行程安排】
08:00 白家疃西口 08:30 水灵榭景点 08:40 废艺斋合影 09:00 红枫林曹雪芹小道上 10:00 三柱香西峰老望京楼下 11:00 红枫林三柱香中道上 12:00 三柱香中峰曹雪芹小道下 12:40 红枫林路餐 14:00 三柱香东道上东峰 16:00 娘娘府景泰陵结束
【费用明细】
我是O不说也罢O,我声明: 这是一个非营利性活动,欢迎大家监督并在活动归来进行点评,如果大部分参与者认为这是一个含商业性活动,我将信守承诺3个月之内或永久不在517发布活动。 大家可以看看我发起过的活动以及大家的评价,点此查看。
0
【装备要求】
全程穿越人员带路餐,水两升。非全程参加人员自己酌定。
【活动说明】
第一段曹雪芹小道上三柱香西峰,老望京下回到红枫林。腐败人员可以到白家疃闲闲居聚午餐。 第二段三柱香中道上三柱香中峰,从曹雪芹小道回到红枫林。腐败人员可以到白家疃闲闲居聚下午餐。 第三段从杨家庄防火了望塔上三柱香东峰,从娘娘府景泰陵回。 全程大概有20公里。
【517温馨提示】
1)报名方式:系统报名,点击活动封面照片下的“我要报名”橙色按钮。
2)为了您的安全,请购买保险,517保险和各大保险公司以及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保险公司战略合作,为大家推出多款保险。5元支出,几分钟操作,即可多一份保障, 立刻购买
3)请了解517平台的定位以及活动规则,参见 517活动规则
4)请了解活动强度,确定自己能够参与,立刻查看 517活动强度分级
该活动有19人参加,已经有4人进行了活动点评。 立刻去点评
4.8 线路精彩程度
4.8 领队带队水平
4.8 描述符合程度
如果我们细读一下《明史 纪太后传》,你会发现,其中净是胡扯。比如文中说:“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 意思是,(成化六年)孝宗出生,(万贵妃)命令太监张敏将婴儿淹死,张敏吃惊地说‘皇帝还没有儿子呢,怎能这样做!’? 这分明是瞎掰,因为成化六年时,宪宗第二个儿子朱祐极可正活得好着呢,人家张敏怎么可能说宪宗没儿子?接着《明史 纪太后传》继续编造说:张敏后来偷偷将孝宗藏起来养大,六年后(成化十一年)将这事告诉了宪宗,张敏觉着自己六年前违背了万贵妃将孩子淹死的命令,现在事情讲出来了,万贵妃必定会追斩他,就吓得吞金自杀了(亦吞金死),其实人家张敏这一直受宠于宪宗,活到成化二十一年才因病去世,哪儿有什么吞金自杀的事儿。明史中这个关于纪妃的传奇段子虽然假得不能再假,但遗憾的是,它在当代却被当作历史,广泛地出现在关于明朝成化年间的著作、影视、文艺作品中。综上看来,万贵妃无端端变成杀人狂的历史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万贵妃死后,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都还算风平浪静,而到了万历年间出事了,有位后宫的无名氏老太监,讲出一段不知从何而来的,100多年前发生在成化初年,万贵妃在宫中草菅人命的传闻,正巧,有位名为于慎行的学者听到,就将老太监所说的传闻,录入他写的野史里,虽然于先生的作法被其它万历同行呲之以鼻,可没想到,后来写明史的学者都抱着“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态度,将这段传闻,堂而皇之地当作了历史。到了清朝,这段不着边儿的传闻,更上一层楼,被采纳进中国殿堂级史料《明史》之中。至于到了当代,深受广大文艺青年喜爱的文学历史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再将万贵妃的劣迹,发扬光大到空前的高度。
详见http://www.baike.com/wiki/%E4%B8%87%E8%B4%9E%E5%84%BF
博学不敢。敢怀疑,勤度娘而已。而且我说的可能也不对……
其实应该是没人明了嘿嘿。
好全面的曹大师小道线路 是我三次活动的总程 在家门口 我都从来没有这样走过 争取跟队 来一次总结性出行
或者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517
如果我们细读一下《明史 纪太后传》,你会发现,其中净是胡扯。比如文中说:“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 意思是,(成化六年)孝宗出生,(万贵妃)命令太监张敏将婴儿淹死,张敏吃惊地说‘皇帝还没有儿子呢,怎能这样做!’? 这分明是瞎掰,因为成化六年时,宪宗第二个儿子朱祐极可正活得好着呢,人家张敏怎么可能说宪宗没儿子?接着《明史 纪太后传》继续编造说:张敏后来偷偷将孝宗藏起来养大,六年后(成化十一年)将这事告诉了宪宗,张敏觉着自己六年前违背了万贵妃将孩子淹死的命令,现在事情讲出来了,万贵妃必定会追斩他,就吓得吞金自杀了(亦吞金死),其实人家张敏这一直受宠于宪宗,活到成化二十一年才因病去世,哪儿有什么吞金自杀的事儿。明史中这个关于纪妃的传奇段子虽然假得不能再假,但遗憾的是,它在当代却被当作历史,广泛地出现在关于明朝成化年间的著作、影视、文艺作品中。
综上看来,万贵妃无端端变成杀人狂的历史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万贵妃死后,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都还算风平浪静,而到了万历年间出事了,有位后宫的无名氏老太监,讲出一段不知从何而来的,100多年前发生在成化初年,万贵妃在宫中草菅人命的传闻,正巧,有位名为于慎行的学者听到,就将老太监所说的传闻,录入他写的野史里,虽然于先生的作法被其它万历同行呲之以鼻,可没想到,后来写明史的学者都抱着“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态度,将这段传闻,堂而皇之地当作了历史。到了清朝,这段不着边儿的传闻,更上一层楼,被采纳进中国殿堂级史料《明史》之中。至于到了当代,深受广大文艺青年喜爱的文学历史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再将万贵妃的劣迹,发扬光大到空前的高度。
详见http://www.baike.com/wiki/%E4%B8%87%E8%B4%9E%E5%84%BF
博学不敢。敢怀疑,勤度娘而已。而且我说的可能也不对……
其实应该是没人明了嘿嘿。
好全面的曹大师小道线路 是我三次活动的总程 在家门口 我都从来没有这样走过 争取跟队 来一次总结性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