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镂蚁尚有巢穴, 人岂能没有隐身之所, 从远古时代的半地穴式房屋, 到今天的高楼大厦, 其基本作用不过是为了隐身, 只是舒适方便程度不同而已。野外的营地搞起来当然不可能象盖房子那么讲究, 一般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使用帐篷的营地, 借助地形地貌的营地, 借助其他自然条件的营地, 利用废弃建筑的营地。
使用帐篷就不做过多说了, 一项几公斤的帐篷在野外带给你的就是一个温暖的家。关于帐篷的种类与选择、使用技巧以后有机会会做比较细致的介绍。这里提一种为野外老手们津津乐道的简易帐篷搭建方法—那就是当年风靡南美游击队的吊帐。在雨水充沛, 蛇虫较多的地区,吊帐是一种简便易行又舒适实用的营帐。用一块坚固的降落伞绸或者一个绳网作为基本材料, 用绳索吊在两树只间, 离开地面一米左右高度, 形成一个吊床结构,在吊床上方拉上一根绳索, 搭过一快塑料布或其他防水材料, 实在没有, 宽大的树叶也是不错的选择。搭好后, 将边角做些固定, 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空中楼阁就诞生了。据说当年切· 格瓦拉就经常睡在这样的吊帐中。
搭建营地
借助地形地貌的营地一般是在山区或者沙漠雅丹地貌带, 这里会出现很多天然的天棚状结构, 比如我们常说的悬崖,有的地方甚至就叫悬崖为岩棚。利用这个结构, 可以把营地建设工作变得很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充分确定这些结构的可靠性, 如果已经有严重的风蚀或看到棚下有大量滚落的碎石, 那这个地方就不宜选用。
最多的时候还是借助其他自然条件建立的营地, 这包括竹木搭建的窝棚, 利用冰雪搭建的雪屋、冰屋, 土坡上打出的土洞等。这种搭建工作往往是比较麻烦的, 如果仅仅为度过一两夜的话, 那么应该选用最简单的方式, 避免体力和有限材料的过度浪费。丛林中, 3根树干交叉在一起, 用藤条扎住, 形成一个稳定的锥型支架, 将你能够找到的挡风防雨材料往上一罩, 固定边角就是个简易帐篷。摄影用的三角架也可以充分利用, 在放到足够高度的情况下, 作为一个能坐进去一个人的帐篷支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没有防雨布或者救生铝膜这些材料时也不必着急, 足够浓密的枝叶也可以作为替代品, 这和蓑衣的原理是一样的, 一般的风雨完全可以阻挡得住。雪屋的建立也可以很简单, 在迎风面建一道雪墙, 再斜靠上几根挂满冰雪的树枝, 用雪将空洞补严, 一个简易雪屋就建立起来了。

最后一种, 那就要看运气了, 在长城沿线, 有着大量的箭楼和屯兵洞, 虽然历经千百年风雨, 很多依旧可以使用, 我自己就不止一次夜宿屯兵洞中, 听外面北风呼啸, 体会上一把当年戍边将士的心情。荒山古庙, 废弃老宅也时常可以遇到, 都是现成的宿营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地方往往早被蛇虫所占, 尤其夏季, 住在里面要格外小心。
营地选址
简单介绍了营地的搭建技巧, 下面要说说注意事项。提起营地, 就不能不提到风和水这两个字。
风水, 抛开起故弄玄虚的部分不谈, 必须承认这风水二字实在是道出了营地选择的关键所在。
一个营地最先要考虑的就是风, 风无影无形,但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实践证明, 一个人在摄氏零下30度的温度下, 只要有比较合理的保温衣物, 暴露在野外几天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如果暴露在持续级以上的风中, 气温只要达到0度, 人会在几小时内出现失温, 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快就会危及到生命。这大概也正是野外服装更多的会强调自身的抗风性能的原因吧。其实, 再抗风的服装, 可能也比不上一
傻人傻福发表于2009-11-16 20:56